據浙江工人日報消息,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新增會員1000余名、柯橋區新增會員1500余名、上虞區新增會員530名、諸暨市新增會員500名……今年,隨著紹興市快遞行業工會聯合會正式成立,全市27家快遞行業基層工會被納入其中,4000余名快遞職工正式有了自己的“娘家”。
除了快遞行業,紹興市總工會將目光集中到全市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工會組建上。今年7月份印發了《推進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建會入會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2023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吹響了全市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工會組建的“沖鋒號”。“我們將按照第一年試點推進、第二年拓展擴面、第三年深化提升的實施步驟,探索‘單獨建’‘牽頭建’‘推動建’‘聯合建’多種建會方式,織密建強工會在新業態的組織體系,加強對新就業群體的維權和服務。”紹興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陳泉標表示。
試點:工會組織穩人心
柯橋區作為紹興快遞行業發展迅速的一個區域,現有“順豐”“圓通”“中通”等27個品牌快遞公司、1472名快遞從業人員,人員多,發展快,讓這一地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建會入會工作走到了全市的前頭。2019年,隨著柯橋區快遞行業工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代表(選舉)大會順利舉行,這些快遞從業人員就正式有了“娘家”。
組織起來、服務起來才能讓更多的從業人員加入進來。
8月27日,在柯橋區委組織部的指導下,柯橋街道首個“小哥驛站”投入運行,為快遞、外賣小哥和廣大戶外勞動者提供了一個“歇腳地”“加油站”。柯橋區總工會、柯橋區快遞行業工會也迅速將服務的觸角延伸進這些“小哥驛站”,聯合社區以及多部門一同為“小哥”提供義診、疫苗接種、社保咨詢、醫保辦理、法律咨詢、移動禮包、騎行碼申領、清涼工具包、愛心捐贈、金融授信、就學咨詢等“十重禮”關愛服務。通過關愛、幫扶不斷讓會員們感受到來自“娘家人”的“熱力”輸出,也吸引更多人自愿加入進來。
“小哥驛站”如今已成為紹興柯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今年初以來,柯橋、紅豐、柯迎等9個街道相繼試點設立“小哥驛站”,紅建、大渡、新中澤等3個社區建設示范樣板點,目前已經實現街道27個社區全覆蓋。
拓展:吸納更多新業態工會
“自從加入工會,我享受到了雙份福利,特別溫馨。”今年48歲的黃體坤是捷達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達物流”)的貨車司機,入職12年了。入會以來,他每個節假日不僅享受一份企業員工福利,還能享受一份工會會員福利。
捷達物流是一家主要經營散裝水泥物流的企業,60多名員工中,貨車司機占了絕大多數。他們往往出一趟車需要兩三天,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不規律。“會員領取雙份福利是公司特有的傳統,以此激勵員工們積極入會。”捷達物流工會主席夏冬波介紹,在原有企業文化的基礎上,公司通過工會組織更好地維護職工們的合法權益,解決他們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例如為職工提供醫療互助保障、定期開展業務培訓、提供職工宿舍、解決外地員工子女入學問題等。如今,越來越多像黃體坤一樣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成為工會一員,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溫暖。
自從公司成立了工會,員工的生日就都由工會操辦。“大家一起分享蛋糕,互相祝福,感覺挺幸福的。”“娘家人”的精心準備,讓“餓了么”上虞城北站站長彭昌江感受到“幸福來得太突然”。工會主席謝濤對于公司工會組建前后帶來的變化感受更深,“建會后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宣講、培訓,現在320名‘藍衣騎士’的凝聚力更強了,服務意識明顯提升,顧客投訴率顯著下降。”
“入會是工會組建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上虞百官街道總工會主席王偉光介紹,街道積極響應區總工會《三年行動計劃》,把組織機構建到身邊,讓更多原本游離于工會組織之外的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納入“娘家人”懷抱。
深化:打造線上線下服務陣地
按照三年實現基本覆蓋的要求,目前紹興市總工會科學確定每年的建會入會目標任務,掛圖作戰,分步推進。“25人以上企業單獨建會,大型龍頭企業、骨干企業、企業總部、平臺公司等牽頭建會,發揮行業性、區域性聯合工會(工會聯合會)‘行業覆蓋、區域兜底’的作用,推動小微企業依托行業力量統籌建會、區域集群聯合建會。”紹興市總工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為了暢通入會渠道,紹興市總工會依托工會“一微一端”(微信公眾號、官網)自媒體矩陣,開設了網上入會模塊,將行業性、區域性聯合工會作為企業體制外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入會的“蓄水池”,待企業工會建立后及時將相關會員的會籍關系轉移至該企業工會。
根據《三年行動計劃》,紹興市總工會提出,將著力打造“司機之家”“快遞員之家”“戶外職工愛心驛站”等線下服務陣地和“網上職工之家”“共享職工之家”等線上服務陣地,真正把“職工之家”建到職工身邊。
“通過三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全市新業態工會組建力爭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組織拓面’,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加入工會實現‘行業突破、廣泛吸引、服務覆蓋’,最廣泛地把流動分散的農民工、平臺就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組織到工會中來。”陳泉標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