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進行中,歡迎投遞簡歷,截止日期為:2013-11-13
- 招聘職位:專業教師
- 招聘單位:武漢東湖學院教師招聘信息
- 職位類型:全職
- 薪金待遇:面議/月
- 招聘人數:3 人
- 性別要求:不限
- 學歷要求:碩士
- 工作地區:湖北省 / 武漢市
- 所屬行業:院校/高等教育
- 工作經驗:1-3年
- 查看次數:次
- 發布日期:2012-11-13
- 刷新日期:2012-11-13
- 截止日期:2013-11-13
職位描述
一、基本條件:
1、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能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維護黨和國家的利益和學校的穩定。
2、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遵紀守法,作風正派,樂于奉獻,團結協作,誠實守信。
3、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身體健康。
二、具體要求:
1、法語教師:
①法語專業博士研究生,重點高校的優秀碩士研究生,有教學經驗者優先聘用。
②本科、碩士、博士所學專業均為法語專業。
③同等條件下,有教學工作經驗者優先錄用。
2、英語教師(翻譯方向):
①具有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英語專業優秀畢業生,且本科、碩士、博士所學專業均為英語專業;
②碩士、博士階段為翻譯專業(翻譯方向);
③同等條件下,有教學工作經驗者優先錄用。
聯系方式
- 名稱:武漢東湖學院教師招聘信息
- 性質:普通本科院校
- 行業:院校/高等教育
- 注冊:未填寫
- 規模:10000人以上
- 所在:湖北省 / 武漢市
簡介
武漢東湖學院(原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是經國家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轉設的一所全日制民辦普通本科高校。
學校始建于2000年8月,位于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湖北省武漢市。校園占地1507畝,總建筑面積50余萬平方米,依傍風景秀麗的湯遜湖,環境優美。校園分為教學區、行政區、體育運動區、學生生活區、教師宿舍區、生態綠化區等分布合理、功能齊全的區域,建有教學樓、實驗中心、科技大樓、圖書館、體育館、大學生活動中心和占地面積4.6萬平方米的田徑運動場、球類運動場等現代化的教學科研樓群,擁有軟件工程、數字媒體、網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生物、化學、電氣工程、免疫學、數字仿真、模擬法庭、企業經營模擬實驗室、速錄技術實驗室、EDA實驗室、非線性編輯實驗室和嵌入式實驗室等16個專業78類實驗室和80多個校內外實習基地,圖書館藏書量達125萬冊。標準化學生公寓、大型學生食堂、超市及校醫院等生活設施完善、功能齊全。
學校現設有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傳媒與藝術設計學院、政法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10個學院和思想政治理論、公共基礎兩個課部,設有60個普通本、專科專業,涵蓋文學、法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和藝術學七個學科門類。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在校學生1.5萬人。
學校擁有一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現有教授82人,副教授152人,中青年教師都具有研究生學歷。他們以良好的師德師風和業務水平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學校堅持辦學的公益屬性永遠不變,我們的辦學定位一是辦學目標:辦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一流民辦普通高校;二是辦學類型:教學型綜合性大學,文、法、理、工、經、管、藝多學科協調發展;三是服務面向:立足湖北,面向全國,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四是辦學層次:本科教育為主,兼顧專科層次、技能型人才培養,重視科學研究,積極創造條件開展研究生教育。
學校以“厚德、篤學、求是、創新”為校訓,“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大力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在全國同類高校中率先打破傳統的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課程體系分類模塊,構建了由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工程技能培訓和創業能力訓練組成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新課程體系;瞄準新興支柱產業和重點行業發展領域,積極探索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以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為“一體”,以職業技能、創業能力為“兩翼”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綜合應用型人才。
學校《數據庫技術應用基礎》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通信工程、電子商務、生物技術3個專業被評為湖北首批省級重點培育本科專業。英語、法學、新聞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金融學、軟件工程、藝術設計等是學校的特色示范專業。
學校貫徹“以科研促教學、以科研上水平”的思路,建有應用文寫作研究所、計算機軟件研究所、經濟研究所、生化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采取“走進行業,帶出項目,形成合力,共同發展”等舉措,成為服務社會經濟建設的科研力量。學校榮獲2010年“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學校建有完善的“獎、助、貸、勤、補、免、減”的資助困難學生的制度體系,構建有以新生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專項獎學金和助學金為激勵措施,以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為主要渠道,以學校勤工儉學為基本途徑的獎助體系,使學生困有所助、優有所獎。
學校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采取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育人”有效結合,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近三年來,師生在各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00余篇;教研、科研項目立項200余項,出版教材(含參編)103部;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全國高校“創意、創新、創業”電子商務挑戰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各類競賽獲國家、省、市級獎463項、近千人次;獲科技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4項; 2000多名學生被美國耶魯大學、“歐盟伊拉斯漠”計劃、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錄取為研究生。建校以來,23000余名本、專科畢業生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畢業生的優秀表現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