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廣西南寧市總工會推動建立“工會+人社”“法院+工會”等多元化解勞動矛盾糾紛聯動機制,整合各方在化解勞動爭議糾紛方面的優(yōu)勢,從源頭化解勞動糾紛,構筑職工維權的“綠色通道”。
9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構建“法院+工會”勞動爭議多元化解聯動機制簽約儀式在南寧市總工會舉行,并為南寧市法院勞動爭議巡回法庭揭牌。
據介紹,這是廣西首家法院勞動爭議巡回法庭。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韋武斌告訴記者,建立勞動爭議多元化解聯動機制,是市中院與市總工會落實“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的要求而出臺的一項重要改革創(chuàng)新舉措。
源頭化解勞動糾紛
南寧工會仲裁庭庭長李虹繽告訴記者,“法院+工會”機制的建立,整合了法院和工會雙方在化解勞動爭議糾紛方面的優(yōu)勢。通過訴調對接和聯動處理等途徑形成合力,為重大和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提供幫助,構筑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綠色通道”。
早在2016年11月,南寧市總工會與市人社局合作,成立南寧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工會仲裁庭。2017年12月,南寧市總成立廣西首家市級工會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調裁銜接化解勞動矛盾糾紛。
近兩年,南寧市總本級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在進入仲裁訴訟程序之前通過勞動爭議調解中心的調解,96%以上得到便捷高效的解決。
2021年年初,南寧市總創(chuàng)建了協調勞動關系專家工作室,并開始籌建形成2個“庭”、3個“中心”、4個“基點”,即工會仲裁庭、巡回法庭、工會法律援助中心、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多元化解聯動中心、市法律援助工會工作站、市法律援助工會受理點、職工律師團和專家工作室,綜合打造并建成南寧市總工會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示范基地,推動糾紛源頭化解。
據南寧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倫建介紹,自2017年多元化解勞動矛盾糾紛聯動機制啟動后,南寧市總共接待和協調處理職工維權求助事項789件,涉及人數11461人,以調解方式處理解決的占90%以上,化解群體性矛盾糾紛和疑難勞動糾紛案件115件,幫助職工追回被拖欠工資和經濟補償金、工傷補助金等共2212.31萬元,工會仲裁庭審理勞動爭議案件172件,為職工挽回經濟損失916.5704萬元。
推動開展在線調解服務
中秋節(jié)前夕,南寧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收到一封來自四川省平昌縣的感謝信。信中,農民工黃青平感謝南寧工會對他的幫助:“太感謝你們了!我的16萬元工傷補償款全部拿到了!”
8月16日,該中心接到黃青平的求助電話,訴稱其于2020年4月18日在江蘇南通某建筑勞務公司的南寧某項目工地工作時不慎致左肩受傷,住院醫(yī)療花了1.5萬余元,全是自己籌借款,而該公司僅支付3000元工資后便不愿再支付任何費用,無奈之下,黃青平只能出院回四川老家繼續(xù)治療。后來他雖然已被認定為工傷,但該公司一直不愿給其補償。
經該中心調查了解,這個案件涉及用人單位、用工單位及多重承包,關系錯綜復雜,尤其是用人單位遠在江蘇,案件處理難度較大。在掌握案情后,該中心工作人員一方面安撫黃青平,另一方面及時啟動法律援助代理,通過微信交流和現場約談等方式向該公司宣傳勞動政策法規(guī)及工傷保險相關規(guī)定,并采取代理協商、主持調解和專家建議等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
今后,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市總工會還將推動開展在線調解服務,建設勞動爭議調解信息化平臺,推動與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的對接,調解組織和調解員信息全部線上匯聚,調解過程與訴訟程序“無縫式”銜接,實現調解員菜單式選擇和在線調解、在線司法確認,方便當事人參與糾紛的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