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重慶秀山縣溪口鎮龍洞居委會的龍洞鞋業就業扶貧車間,日產各類鞋子4000余雙,月產值近200萬元,已成為當地貧困戶家門口就業的首選地之一。記者獲悉,目前重慶市已創建就業幫扶車間510個,建設零工市場67個,為困難人員提供就近就地的就業機會。
據了解,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結合全市人力資源信息庫建設,開展登記失業人員與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脫貧家庭、持證殘疾人等數據交互比對,通過電話聯系、上門走訪,動態掌握困難人員就業失業情況,為分類精準幫扶提供信息支持。
“我以為年齡大、手腳不方便,找不到工作了,沒想到政策這樣好!”重慶市大渡口區跳磴鎮跳磴村村民樊國群說。
重慶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結合困難人員具體情況和就業意愿,分類推送有針對性的崗位信息。比如向“4050”大齡失業人員重點推送物業保安、家政服務等年齡要求不高的崗位,向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脫貧家庭人員重點推送工廠普工、以工代賑等技能要求低的崗位。截至目前,全市已精準推送崗位31.2萬個。
為幫助高校畢業生和困難人員順利就業,重慶市對困難家庭學生離校前給予求職補貼,離校后若未就業再給予一定的補貼。對低保家庭人員實現就業的,按其就業人員核減低保金總額給予等額補助。
此外,重慶還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將高校畢業生和困難人員作為重點對象,健全急需緊缺和新職業工種目錄,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同時,積極推進就業扶貧,探索扶貧車間吸納、有組織勞務輸出、返鄉創業帶動、公益性崗位安置等精準幫扶路徑,構建就業扶貧新格局。5年來,接近99%的貧困戶享受到各類就業扶貧政策扶持,人社部門累計組織貧困人員參加就業技能培訓超過20萬人次。
據了解,為保用工、促就業,重慶還依托全市2.3萬勞務經紀人,對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人員底數、就業意向、技能水平等進行摸排;借助“就業數字大腦”對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精準畫像,動態監測農民工流向,及時發現認定就業困難人員,實施“一對一”幫扶;同時精準開展對接服務,依托遍布全市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零工市場等,精準促進就業,為留崗務工人員、返鄉農民工提供暖心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