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大量涌現,成為就業群體的新生力量。
這一群體具有工作機會互聯網化、工作時間碎片化、就業契約去勞動關系化、流動性強、收入不確定等特點。為解決好這部分群體在社會保障、勞動保護、職業培訓、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困境和問題,近年來大連市各級工會組織扎實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工作,協調聯動各方力量,多措并舉增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歸屬感、獲得感。
8月9日,由大連市總工會發起的“城市騎手 連心關愛”系列行動正式啟動。六方面關愛行動涵蓋平安出行、健康護航、法律援助等,更加注重暖“新”的精準性和普惠性。
關“新”關愛用心用力解決急難愁盼
8月9日,已經在烈日下騎行了大半天的美團外賣騎手李旭億,趁著休息間歇,就近來到大連市中山區港閱灣戶外勞動者驛站。洗手洗臉降降溫、喝口水解解渴,再給手機充上電……李旭億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樣放松。
“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有個能就近歇腳的地方,太貼心了!”來自營口的李旭億已在大連做了3年外賣騎手,他說明顯發現遍布市區的戶外勞動者驛站數量越來越多,環境也越來越好。“不只是冬天能取暖、夏天能納涼的地方,這里也是溫暖的‘微家’,提供很多暖心服務。”李旭億說。
為解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吃口熱飯、歇歇腿腳”這些看似小事卻是困擾這個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截至目前,大連市已高標準建成443家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站點內不僅提供飲水、如廁、充電等基本服務,而且部分站點還設置了健身設施、影音區、閱讀區等,豐富“小哥”們的業余生活。
在此基礎上,近日,100家設置在大連主要商圈餐飲門店的戶外勞動者“微驛站”也正式運行,進一步織密戶外勞動者綜合服務矩陣,建立重點區域15分鐘服務圈。
每天早上把孩子就近送到西崗區日新街道總工會開設的暑假“慧成長動力營”公益托管班后,快遞員王琦說不管白天多忙,心里都特別踏實,“公益性的托管班面向新就業形態群體開放,真是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
記者了解到,大連市托管扶持項目啟動以來,各級工會開辦的假期托管班全部面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開放,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所占比例逐年提升。
從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遮陽傘、飲用水、雨衣、冰袖等免費物品,組織相親交友會、趣味運動會到吸納其加入職工醫療互助、大病救助保障體系,再到開展職業培訓、助力學歷提升、提供法律援助,大連市從“關鍵小事”入手,多措并舉滿足城市騎手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各項勞動和健康權益、素質提升和生活品質需求,提供全覆蓋、全方位、全天候暖心服務。
暖“新”聚心基層社會治理涌現新力量
自從知道今年大連市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了圓大學夢的資助對象,可以為每人提供5000元學費后,李旭億便開始為報考做積極準備。同時,他也盡可能用自己的方式回報這個城市給予的溫暖。
近日,李旭億作為“平安連騎士”代表向全市騎手發起了安全、文明、健康騎行倡議,共同為大連市營造平安有序的出行環境出力。“各方面的暖‘新’行動和政策保障,解決了我們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讓我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越來越高。文明城市建設,我們也不會做旁觀者,要做宣傳者、行動者。”李旭億說,他和小伙伴們積極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應急救護、交通安全、反詐知識培訓,為城市發展貢獻力量。
近年來,大連市通過平臺企業和行業工會聯合會,動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積極發揮優勢參與志愿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在融入城市生活中體現自身價值。越來越多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融入基層“治理圈”,成為城市文明宣傳員、民情信息員、平安巡查員、志愿服務員。
日前,沙河口區李家街道開展“暖‘新’行動 讓新就業群體找到‘家’”主題活動,選聘130名騎手小哥擔任兼職網格員,同時將新就業形態群體工作服務“網”和基層社會治理“網”雙網融合、雙網聯動,打造集社區黨組織、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轄區企業和新就業群體互聯互動于一體的凝“新”街區。騎手小哥在走街串巷、深入樓院中,收集居民訴求、幫扶高齡老人等重點群體、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預警,發揮了積極作用。
無獨有偶,中山區人民路街道海港社區黨總支書記、聯合工會主席劉穎表示,社區內有兩家外賣平臺企業,300余名騎手為社區開展公益活動、延伸對重點人群關愛“觸角”提供了有力的志愿服務,是社區開展工作的重要參與者。
大連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新時代的建設者,工會組織將匯聚更多資源力量,提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職業價值感、城市融入感、生活幸福感,同時進一步激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城市振興發展的熱情,為基層社會治理和文明城市建設貢獻力量,讓小哥們“跑”出幸福,“治”出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