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疾控中心學校衛生所昨天透露,最新一次覆蓋全市逾3.7萬名大中學生的調查顯示,近兩成男生每天玩游戲4個小時以上,全部受訪學生中,12.2%有網絡成癮傾向。這是北京首次公布在校大中學生上網時長。
專家表示,大中學生上網時長的增長是個“危險的信號”,這不僅關乎學生的視力健康、社交能力,更與他們的心理、精神健康息息相關。
調查結果
長時間上網比例5年增5.5%
2012年,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關/危險行為調查在全市16個區縣的177所中學和大學開展,共調查有效樣本37173人,其中男生17916人,女生19257人,城區和農村樣本各占一半。
北京市疾控中心學校衛生所所長段佳麗介紹,每天上網時間超過4小時容易導致網絡成癮,因此,在此次調查中,“過去7天里每天上網時間大于或等于4小時”是重要調查內容之一。結果顯示,通常每天玩電子游戲超過4小時的中學生占17.3%;通常每天上網超過兩小時的中學生占41.8%。男生對網絡和游戲的熱情明顯高于女生,每天上網超過4小時的男生比例為19.9%,而在女生中,這一比例為13.4%。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校學生上網時間也呈攀升趨勢,令專家們擔心的是,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較重的高中生長時間上網的比例和大學生基本持平,即初中生報告率為11.1%,高中生19.9%,大學生20.0%。
“2008年我們曾組織過一次青少年健康相關/危險行為的全市調查,當時,學生長時間上網報告率為11.0%。”從新近出爐的調查結果來看,5年時間內,長時間上網學生比例增長了5.5%。專家表示,上網時長的增加不僅會對發育中的學生視力造成影響,還會減少他們的運動時間以及和父母、同學交流的時間。
大學生缺乏監督易網絡成癮
段佳麗說,判斷一名學生是否網絡成癮,除了每天上網4個小時以上外,還要看他是否有因為上網而不能完成作業或逃學、因為上網而與家長發生沖突等表現。
此次調查還對學生是否具有網絡成癮傾向進行了測評調查。結果顯示,12.2%的學生報告有網絡成癮傾向,男生明顯高于女生,分別為14.6%和10%。
從上網的地點看,81.1%的初中生和74.6%的高中生在家里上網,67.3%的大學生在學校上網。上網條件寬松、缺乏監督和父母約束的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比例最高。初中生網絡成癮的報告率為9.6%,高中生為14.4%,大學生為14.8%,普通中學學生報告率高于重點中學,職業中學學生高于普通中學,同時也高于大學生。
據了解,兩次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關/危險行為調查結果均已上報北京市衛生局和北京市教委,將為出臺相關防控舉措提供依據,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素質。
鏈接·網絡成癮9大癥狀
本次調查對網絡成癮的定義是,過去7天內,平均每天上網時間超過4個小時,同時出現下列9種情形中的4種及以上者,即為網絡成癮:
1.由于經常上網,所以即使不上網,腦中也一直浮現與網絡有關的事情;
2.一旦不能上網,就感到不舒服、無所事事或不能靜下心來干別的;
3.希望增加上網時間,以便滿足自己的愿望;
4.上網的時間超過自己預想的時間;
5.多次想停止上網,但總也不能控制自己;
6.因為上網而不能完成作業或逃學;
7.向家長或老師、同學隱瞞自己上網的事實;
8.因為上網而與家長發生沖突;
9.為了逃避現實、擺脫自己的困境或郁悶、無助、焦慮情緒而上網。
分析
長時間上網易患成人慢性病 58%網絡成癮少年打罵父母
段佳麗分析說,北京市學生長時間上網報告率較高且有明顯增長趨勢,可能與現代化發展進程有關,21世紀已經進入網絡時代,網絡不僅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海量信息,而且提供了一種新的娛樂和生活方式,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出現使信息的傳遞更加高效、便利。
段佳麗表示,青少年健康相關/危險行為,如靜態生活方式行為(包括長時間上網)等,與成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有明確的指向性,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在青少年時期如能培養良好行為習慣,能夠降低成人期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在青少年時期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應該得到政府、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同時也是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
長時間沉溺于網絡游戲最突出的危害就是導致孩子社會化大腦的退縮,據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調查,與正常組的同齡青少年相比,網絡成癮者前額葉的供氧量平均下降了11%至13%。
“我們基地的孩子動不動就打起來了,用別人的東西從來不打招呼,拿來就用,因為網絡世界都是弱肉強食的。”北京軍區網絡成癮治療中心主任陶然說,網絡成癮已經被國際社會鑒定為精神疾病的一種。前額葉供氧量的下降直接導致人在行為上失控、情感上扭曲,執行力、洞察力、決策能力下降。“甚至有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和媽媽說著說著急了,一個耳光就扇過去,這就是控制情感能力嚴重下降的表現,愛沖動,在網絡成癮的孩子中,58%都有打罵父母的行為。”陶然說。
對話
陶然(北京軍區網絡成癮治療中心主任)
網游應接受“綠色度測評”并推分級制
京華時報(微博):隨著網絡的普及,現在網絡成癮的孩子是否確實在增多?
陶然:據《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6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網民中10-19歲人群占24%。另據國內外調查顯示,網絡成癮流行率基本在2.4%-15.9%。網癮人群多達千萬人。全國目前共有200家左右網癮治療機構,每年收治的網絡成癮青少年只有約1.2萬人,青少年網絡成癮、游戲成癮早已成為我國最普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
京華時報:網癮的成因是什么?
陶然:我們基地對收治的5000多例網癮少年進行的調查顯示,他們接觸到的網絡游戲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暴力、恐怖、色情、淫穢、賭博等相關內容。現在網絡游戲最吸引青少年的主要是兩類,一類是競技類,如英雄聯盟,主要是沖動型的孩子容易上癮;二是角色扮演,受到優柔寡斷類型孩子的喜歡。同時,看武打片、科幻片等也容易誘發網癮。
京華時報:網絡成癮能預防嗎?
陶然:通過多年對中心網癮少年的分析,我們已經編寫完成國內首部《網絡成癮預防指南》,從社會、學校、家庭、社區、個人、飲食等六個方面提出預防舉措。
為從源頭控制,所有網絡游戲應該在全面接受游戲“綠色度測評”的同時,推行分級制,即明確一款游戲適合哪個年齡段的青少年。為保證公正性,可引進第三方評估機構。政府和社會主體部門需要深入調查研究,拿出切合實際的辦法,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預防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防治方案并監督執行。
京華時報:家庭教育不正確或者缺少父母關愛是否是網絡成癮的主因?
陶然:沒錯,家庭是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最重要戰場之一,所有家長都不應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更不能讓iPad或者3G手機成為陪伴孩子的“電子保姆”。7歲以前是孩子智力和情商發育最關鍵的時期,要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7歲以后,每天最多接觸電子產品一個小時,且電腦不能放在孩子自己房間中,就算周末也不能超時,家長對孩子的行為管理要樹立絕對的權威,嚴格意義上講,高中以后才可以接觸電子產品。
京華時報:網癮的孩子里有多少是父母導致的?
陶然:網絡成癮的孩子里60%都是父母原因導致的,網絡成癮的孩子普遍缺乏對父母的同情心和理解,家長們要滿足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而不是一味地給他找好學校、買好吃的、穿名牌、找最好的家教,同時,要經常對孩子的進步做具體化的認可和鼓勵,給予孩子自信和勇氣,我們基地100%的孩子都是自卑的,只有自卑才會沉溺于網絡游戲。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hnhyjq.com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