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跌落在不幸的谷底到攀爬學業上的高峰,張大奎用了三十年。兩歲被診斷為腦癱的他,現已成長為一名計算機博士。
曾經的他因為腦癱而無法站立和行走,如今的他卻早已經在精神上成為了一個行走的巨人。
兩年前,在張大奎博士生面試的那天,他的導師樊孝忠教授正巧碰到他滑倒在樓道里。張大奎一個人努力地爬起來,無聲地拒絕了周圍所有人的“幫助”。
實際上,張大奎這種拒絕已經成了多年的習慣。
雖然患有腦癱,但父母從未特殊對待張大奎。在他小時候,每次摔倒,父母都很少扶他,掛在嘴邊的總是一句話:“自己想辦法站起來。”
父母的這句話牢牢刻在了張大奎年幼的心里。
兩歲高燒時讓張大奎遺留下小腦癱瘓的后遺癥,失去了基本的站立和行走能力。但張大奎的父母狠著心,在兩顆大樹間綁上兩根竹竿,讓他雙臂架在上面練習腿力。一練就是好幾年。后來,他的雙臂磨厚了,也終于可以借助雙臂在竹竿上的著力而“行走”了。
可這在張大奎父母的眼里,離真正的站立行走還很遠。于是某一天,常用的竹竿被換成了粗繩子,“竹竿是硬的,可以完全依靠;但繩子就不一樣了”。突如其來的改變讓張大奎很不適應,經常是走到一半就雙膝跪倒,“膝蓋不知道磕破了多少次,后來都不知道疼了”。
9歲的時候,他創造了第一個奇跡:能夠一個人扶著拐杖站立行走了。
身體上能夠站起來對他來說還不夠,張大奎渴望在精神上也能站起來,頂天立地。
他想上學。
張大奎已經過世的母親和玉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沒有什么文化,卻敢想敢做。當年她看出兒子對于上學的渴望,咬著牙就把自己的殘疾兒子送到了村小學。后來張大奎從黃河科技學院畢業,又是她第一個跳出來,“逼”著自己的兒子繼續深造念書。
父母的鞭策一度讓張大奎感到難以面對。但也正是這直面的壓力才讓他不得不從內心正視自己,像一個正常人一樣要求自己。
“普通人可以,我為什么不行?”張大奎給自己加油打氣。
在河南理工大學讀完研究生后,張大奎想要在學術的道路上走的更遠,他選擇了考博。然而現實卻又一次給他潑了一盆冷水,他給相關領域的博導們發了不少郵件,但是大部分教授在得知他的身體狀況后,都選擇了沉默或是拒絕。最嚴重的時候,他整夜整夜地失眠,更想過要放棄。
終于,他收到了唯一一封回信,它來自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樊孝忠教授:“你可以考我的博士,但是我不會給你任何特殊的優待,不會透露任何關于考試的信息,能不能考上,完全要靠你自己。”
張大奎明白,這是自己最后一顆救命稻草。又是沒日沒夜的努力,最終,張大奎圓夢北京理工大學。
今年暑假,張大奎沒有回家。他忙著自己研究的課題,每天在學校看書和做實驗。有空時就去參加公益活動。
曾經的張大奎對于自己腦癱的身份絕望而自卑。而如今的他,更愿意用自己的經歷去感染鼓舞更多有著相似經歷的人。他到北京晨光腦癱兒童康復中心分享自己的康復和讀書經歷,幫助那些患兒和患兒家長們建立信心和信念,鼓勵他們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他說,腦癱患者僅僅從生理層面上站起來是絕對不夠的,要想好好活下去,一定要從精神上真正的站起來,做一個強者。明年張大奎即將畢業,但他似乎不怎么擔心就業。“我不比身體都健全的人,就業等方便肯定會面臨很大的挑戰,但這些又都是我必須面對的。而且,將來無論做什么職業,我還要多從事公益活動。”
到北京理工大學讀博之后,他還買了一輛自行車。這輛暗紅色略顯舊的小三輪被放在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樓下。他說,自己可以騎著他的小三輪去很多想去的地方。
他說,自己還有很多想做的事。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hnhyjq.com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