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迎來了第一屆19名學生。4年后,19人中有9人從事了養老工作,其中兩人到河北省黃驊市創辦了當地第一家私立養老院。高婷婷、張振強——這兩個“90”后親自為老人端屎端尿。然而,由于起步資金不足,各種設施不達標,養老院開辦了半年多仍沒有取得資質,處于“黑戶”狀態。
同學紛紛離開養老行業
他倆選擇創業服務一線
2010年9月,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第一年試招生,迎來了19名新生,教授老人的生活照護、精神照護以及養老機構管理等知識和技能,并為他們提供在養老機構實踐的機會。4年以后,19名學生中一人退學、三人專升本,有人去推銷保險,有人追求穩定的生活,還有9人選擇養老業作為自己的職業起點。工作一年后,又有三名學生選擇離開這個行業,也有的學生已經從基層護理員成為了管理人員。
“和外省職業院校的情況不同,學校的生源大部分還是北京孩子,家庭條件較好,見識也多,最初的報考熱情不高,畢業以后也不愿意從事辛苦伺候人的工作,留下來的孩子有的到了工作崗位,發現養老機構管理人員的理念和他們所學的相差甚遠,于是選擇離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李老師說。
據了解,2011年以后,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定額招生40人,但基本沒有招滿過,多為30多人。第二屆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較第一屆學生又有所降低,大約在40%到50%之間!肮ぷ餍量、薪酬較低、社會認同感差,再加上之前學長學姐的示范效應,很多人可能不愿意選擇這份工作了。”李老師說。
然而,在同學和師弟師妹們選擇離開養老專業或者晉升為管理人員的時候,首屆畢業生中有兩個“90后”堅持選擇親手服務老人,并創辦了一家養老院。
“90后”借錢辦養老院
親自為老人端屎端尿
張振強出生于1990年,河北黃驊人,是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第一屆學生!爱敃r我想我國老齡化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養老產業一定在未來有很廣闊的市場,于是報了這個專業。”張振強說。
大一時,張振強在黃驊一家公立養老院實習,發現公立養老院并不接收無法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而且黃驊當地還沒有一家私營養老院。張振強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如果能開黃驊第一家私營養老院,效益一定會很好。”那時起,他決定大學畢業后自己創業開養老院。
張振強的同班同學高婷婷來自遼寧,比張振強還小兩歲,雖然是“歪打正著”選了這個專業,但越學越帶勁,也有了自己做一個養老院的想法。去年9月,張振強向她提出回黃驊創辦養老院時,她動心了。
原本在豐臺區一家社區養老中心擔任管理工作的高婷婷和張振強一起回黃驊開始了創業之路。去年11月,兩人從家長那里借了10萬塊錢,租下了一個300平方米的“四合院”,成立了 “仁愛老年托護中心”。
三個月后,他們終于相繼迎來兩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一位51歲,車禍后成為植物人;另一位85歲,腦溢血導致半癱瘓,不分晝夜地不時大喊大叫。
兩個“90后”承擔了照顧老人的全部工作——定期翻身、做飯喂飯、接屎接尿、擦拭身體。由于兩位老人排便很不方便,他們需要時常用手摳!案赏旰蠛脻M手都是屎!睆堈駨娍嘈Φ馈τ谌绱伺K累的工作,高婷婷顯得很淡定:“就是做這個的,無所謂臟不臟!
資金不足 設施不達標
“黑”養老院難轉正
然而,創業之路遠沒有想象中順利。起初,由于宣傳不到位,養老院開辦后兩個月都沒有一位老人入住。張振強花了很多錢印傳單,發動朋友和家人一起宣傳,“怕沒有人進來!睆倪^年以后,養老院始終都沒有迎來第三位老人。
沒有顧客的根源是資金和資質的缺乏。雖然從家里拿了10萬塊起步資金,也打造了活動室,但活動器材幾乎沒有購置,而且消防、安全通道、樓梯寬度等達不到養老院標準要求。現在,養老院已經開了半年多,但是還沒有拿到資質,處于“黑戶”狀態。
每個月,養老院房租、設備、食物、宣傳等加起來要花費4000元左右,而兩個老人的收費一個1800元,一個2000元,讓養老院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兩人也考慮過專門雇一位護工來照顧,自己可以更專注于宣傳和經營,但財政困難讓兩人多次爭執,只得暫時作罷。
“有充足的資金才能改善養老院的條件、購置設施,達標后才能拿到運營資質或者政府補貼,我們才敢宣傳,才會有人愿意來住!睆堈駨娬f。然而現在他們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沒錢、沒設施、沒資質、沒人住,不時還要被督查和警告。
今年4月,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李老師和應老師來養老院看學生時,看到張振強急得嘴角滿是潰瘍,原本樂天派的高婷婷也變得寡言,感到很著急!跋M數啬芙o些政策優惠吧,孩子們辦養老院真的不容易。”李老師說。
雖然高婷婷還是對養老院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但是談到眼下的困難,她也很憂慮:“到了11月份又該交下一年30000塊錢的房租了,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到時候也不知道是什么情況……”
專家觀點
開辦養老院門檻應降低
對于張振強和高婷婷遇到的困難,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副所長姜向群教授表示,由于養老院涉及到安全、健康、衛生等問題,目前民政部門在養老院創辦方面的門檻較高,一些民間自辦養老機構領不到證又得不到優惠,運營成本很高。姜教授認為,為鼓勵多種養老機構的運營和民間自辦小型養老機構,民政方面應適當降低門檻,符合基本的安全標準即允許創辦養老院。
對于資金不足的問題,姜教授告訴北青報記者,希望能夠調動各種資源,允許融資和風險資金的進入,“如果養老業能和科技界一樣,能申請創投資金,有風投進入,允許失敗,就可以大大緩解資金的問題。”
據了解,2014年底,中國老齡化人口已經達到2.12億,占總人口比重的15.5%。按照“十二五”規劃,全國需要500萬持證上崗的養老護理員,而2014年底這個數字僅為5萬,全國養老從業人員一共不足50萬。在北京,2012年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比重就超過了戶籍人口比例的20%,僅養老機構的護理員缺口就達到1.5萬至1.6萬人。
姜向群教授表示,目前養老專業比較少,專業人才本身就很缺,而且人才流失率高。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李老師告訴北青報記者,養老專業學生在選擇工作時,除了初期對口就業率不理想外,二次流失率也較高。在養老機構服務,一般可以解決吃住,起薪能有3000元左右,加上加班一個月也能有近4000元,在有的養老機構待遇還可以更好,“其實這個工資不能算太低,主要還是工作辛苦,我總是鼓勵學生要堅持下去,畢竟還是很有意義的!
姜教授認為,留住養老專業人才,除了提高工資待遇外,還要從晉級、職稱等多方面給養老人才職業發展的可能。
姜教授告訴北青報記者,養老人才的缺口也與養老教育體系的設置有關,一些學校的課程設置可能理論性較強,所以學生面對一線的服務工作會感到困難,所以應當多鼓勵職業院校開辦實踐性強的課程,培養一線護理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