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1270萬中小學教師,收到了國務院發出的一份“大禮包”——在李克強總理8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定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為基礎教育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這次改革的重點舉措包括:“打破教師終身制,實行五年一注冊”,“中小學教師可以評教授”和“農村教師評職稱不做英語和論文要求”等內容,力推“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相結合”,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為此,中國網特別采訪了浙江省溫州市洞頭縣海霞中學語文教師曾海華。
曾老師說,“教師職稱改革引入了競爭機制,吸引了真正有才華的人來當老師。其實洞頭縣已經在實行教師競聘上崗,有一些工作幾年仍然成績平平的老師會被辭退,一些表現優秀的老師會被吸納進來,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因為老師畢竟是公眾人物,身上肩負的責任很重,所以保持教師隊伍的質量非常重要。‘打破終身制’讓老師更加上進,激勵教師把教育工作當做事業來做,而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但是不可避免的還是會有一些心理壓力。”
1、您從事教學工作有多少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曾海華:從1999年到現在已經有十六年了, 感覺當老師挺好的
2、國家在鄉村教師這塊兒給予了很多政策的支持,您感受最深的是哪一項政策?
曾海華:感受最深的政策是“評高級適當向農村傾斜”,現在我是中學高級教師,我就是這個政策的受益者,它讓我們這些農村教師有了追求進步的希望。另外也對農村學校設立了專門的補貼,讓很多農村學生享受到了政策的甘霖。
3、教師職稱改革打破教師終身制,實行五年一注冊,讓中小學教師也可以評教授,您怎么看待這次改革?
曾海華:挺好的,這個政策引入了競爭機制,吸引了真正有才華的人來當老師。其實洞頭縣已經在實行教師競聘上崗,有一些工作幾年仍然成績平平的老師會被辭退,一些表現優秀的老師會被吸納進來,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因為老師畢竟是公眾人物,身上肩負的責任很重,所以保持教師隊伍的質量非常重要。“打破終身制”讓老師更加上進,激勵教師把教育工作當做事業來做,而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但是不可避免的還是會有一些心理壓力。
允許中小學教師評教授也是個很好的政策。現在老師做到“高級”以后就出現了發展瓶頸,因為沒有可以再上升的途徑了,但是“可以評教授”以后高級教師就會更有目標,而且對教學工作也是一個很好的提升。
4、您現在的工資怎么樣,是否能滿足生活需要?
曾海華:現在的工資還行,我跟我丈夫都是老師,兩個人加起來是九千多,但是我希望每個人的工資能夠達到六、七千,因為小島的物價很高,除去基本的生活開支,幾乎所剩無幾。
5、您怎么看待當前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
曾海華:希望社會能給教師一些正能量的宣傳。媒體宣揚了很多教師負面信息,讓整個社會對教師隊伍處于一個不太信任的狀態。我知道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對教育質量會有非常迫切的需要,但是有些宣傳過于高調,極大惡化了教師隊伍的形象。包括現在電視上有專門針對醫務人員正面宣傳的節目,但是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就沒有,這一點希望能夠重視起來。
6、您認為如今的教育工作與過去相比有哪些變化?
曾海華:變化很大,教育秩序比以前更加規范了。這幾年的孩子存在的一些問題,跟前幾年的問題不一樣。以前更注重于教學,現在更需要的是心理輔導,另外還有生活常識、急救措施的教育。包括在教師培訓上,以前只是在師德方面的培訓,但是現在增加了很多科學急救、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內容,這一點非常好。
7、您的夢想是什么?
曾海華: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并希望我的學生能有一份喜歡的工作,過上幸福的生活。過年過節的時候,我曾經教的一些調皮的孩子會打電話來問候我,雖然這些孩子沒有很大的成就,但是看到小島的孩子能夠在社會上立足,生活和工作都順利,也是挺滿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