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四川省教育廳網站消息,9月25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四川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檢查意見反饋會在成都召開。督導檢查組認為,自貢市沿灘區等27個縣(市、區)均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評估認定標準。
在9月20日至25日期間,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分10個小組對四川省13市(州)27個縣(市、區)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共隨機抽查學校250所,召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座談會共108個;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9950份,回收有效問卷9877份。
截至目前,四川省已有16個市(州)61個縣(市、區)通過了國家督導檢查認定,占全省總量的1/3。今年年底,四川省還將有31個縣(市、區)接受督導評估。
成績面前尤需反思不足。此次督導檢查歷時5天 (9月20日至25日),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選派的督導檢查組成員全部是深諳我國教育內情的專家。在這些督導檢查組“國家隊”的眼里,四川省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哪些可喜的進步,又有哪些不足之處呢?
民族地區城鄉辦學條件基本一致山區學校運動場不足
作為本次督導檢查組組長,國家督學、湖北省教育廳原副廳長徐金山最想看的是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狀況,他選擇了到阿壩州汶川縣和理縣檢查。
“汶川縣和理縣在震后重建中,對學校進行了優化布局,通過整體布局,統一配置,讓學校在空間布局上更加合理,學校之間的辦學條件達到基本一致。”讓徐金山印象深刻的是,汶川縣和理縣的學校布局合理,城鎮和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基本無差異。
近年來,四川省按照“保基本、兜網底、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在布局調整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統籌實施“全面改薄”和第二輪“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等項目工程,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督導檢查組認為,本次受檢的縣(市、區)應對人口分布及流動趨勢變化,在改善辦學條件過程中,做好了整體規劃,一方面學校布局趨于合理,一方面對校園分區布局、建設項目、校園文化等同步策劃,一步到位,考慮了滿足未來教育發展需求,適當超前。
以甘孜州鄉城縣和康定市為例,兩地探索實施“3+3”、“6+3”模式,實行小學低段就近、高段集中的方式,使全縣優質教育資源更加均等化。巴中市南江縣,根據城鎮化發展的趨勢,在辦好邊遠學校和村小的前提下,近年來又新建了7所學校,讓全縣的學校布局更加合理。
縮小城鎮小學和農村小學的差距,信息化教學擔綱了重要角色。德陽市旌陽區在區內學校之間、班級之間、學科之間開展了“云朵課堂”,通過遠程互動教學活動,實現了網絡化課堂互動、數字化資源共享。甘孜州實施的智慧甘孜“3333工程”,搭建了發達地區和農牧地區、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教育教學交流的橋梁。
督導檢查組同時指出,受制于山區的土地資源有限,一些學校運動場還存在不足的情況。此外,有些教學設備也需要及時更新,集中表現為音樂、體育、美術等教學器材的配備存在一定缺口。
城市教師希望到農村教學師資學科結構有待優化
在督導檢查中,徐金山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城鎮里的老師希望到農村學校教書,教師向鄉村涌入,這在全國都是少有的。”
這一現象的背后,是近年來四川省持續不斷地優化師資配置、提高教師待遇。
2014年,四川省啟動實施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并設立省級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專項資金,實施邊遠山區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實行職務職稱、薪酬待遇向農村中小學校和教學點教師傾斜的激勵機制。綿陽市鹽亭縣投入3475萬元,修建公租房208套,解決教師住宿問題。阿壩州茂縣在按規定兌現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的同時,教師與公務員同等享受年終目標獎,還對縣內連續任教30年、從教期間獲3次州政府以上表彰并保持榮譽的教師,退休時獎勵10萬元。
一方面采取多種措施讓教師能安心從教,另一方面,四川省不斷加強教師間的交流和培訓,著力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四川省相繼建立了城鄉教師之間的交流機制、“校對校”和“師對師”定點幫扶機制,鼓勵青年教師赴邊遠學校服務、城鎮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例如,樂山峨眉山市采取考核調配、校際互派、薄弱學校教師分流、新教師和農村教師進城跟崗進修等措施,實現了師資力量的優化配置。
四川省還實施了多個教師專項培訓計劃,將培訓重點集中到農村地區、民族地區等,利用信息化手段和遠程教育平臺增強培訓的現實感、實效性、獲得度。德陽市旌陽區以“名師工作室”為抓手加強教師培訓,目前已建成“名師工作室”15個,建立起教師網絡研修資源聯盟,實現教師教育職前職后培訓一體化。雅安市名山區以省、市、區三級骨干教師隊伍為載體實施“名師工程”,5年來培養“名教師”50名。
為不斷充實教師隊伍,四川省實施了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和“免費師范生”計劃,從2013年至今,全省共培養6000名免費師范生。今年計劃將特崗教師招聘名額從3800名增加到4300名,免費師范生由每年2000名增加到3000名。各縣(市、區)每年堅持公開向社會招聘新教師,補充到農村邊遠學校,保障農村教師數量。
盡管教師的數量、待遇、教學水平在不斷改進,督導組發現仍然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的學科結構和年齡結構需要調整。現在音、體、美老師較缺乏,特別是體、美老師。另外,年輕教師的數量需要補充。”
對此,徐金山建議,在體、美教師上,四川可以對現有老師進行培訓或者轉崗,培養一專多能的教師。此外,通過多引進專職教師或者鼓勵更多的藝術生到農村學校支教,也可緩解藝術課老師的不足。“我們相信,隨著四川繼續實施免費師范生和農村特崗教師計劃,教師學科結構和年齡結構存在的問題將逐步得到有效解決。”
通過國家督導評估的27個縣(市、區)名單
自貢市沿灘區,攀枝花市米易縣,德陽市羅江縣、旌陽區,綿陽市安縣、梓潼縣、三臺縣、鹽亭縣,廣元市青川縣,遂寧市船山區,樂山市沙灣區、峨眉山市,南充市閬中市、儀隴縣、順慶區,巴中市南江縣,雅安市雨城區、名山區、滎經縣,眉山市青神縣、丹棱縣,阿壩州汶川縣、理縣、茂縣、九寨溝縣,甘孜州鄉城縣、康定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