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麻豆-男女交性高清视频无遮挡-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在|www.hnhyjq.com

碩博人才網

“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座談”發言摘編

【編者按】

10月20日下午,吉林大學東榮會議中心,“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座談”的各路代表一邊有序進場,一邊輕聲交流。

來自黑龍江、吉林、上海、湖北等7省(市)代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8所高校主要負責人,各省(區、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負責人參加了此次座談。

座談會上,黑龍江省省長陸昊、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湖北省副省長郭生練、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南京大學校長陳駿、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做了主題發言。現摘編發言中一些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四個角度看大學生創新創業

黑龍江省省長 陸昊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就是面對不確定性和風險的能力、創新能力、發現判斷需求的能力,注意技術邏輯和市場需求邏輯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規律本質,就是教育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結合。上述問題中有四個角度值得關注。

一是既要看到創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也要看到一定的就業經驗和就業技能積累對成功創業的重要促進作用。創業和就業可以相互轉化,本質是相互促進的,一定的社會經驗往往是創業的前提條件。5年前有關學術機構調查顯示,青年人當中直接創業與就業以后再創業的比例是4:129。

二是更多地倡導組合式創業,鼓勵大學生跟已經畢業創業的學生合作,敢于去有發展潛力和新商業模式的小公司工作,敢于去能夠磨煉人、提高綜合素質的基層就業載體工作。為此,黑龍江省準許大學生就讀與就業創業之間8年內可以身份互相轉化,大學畢業后5年之內仍可享受應屆大學畢業生創業相關政策。

三是引導大學生關注國內有總需求增長空間、黑龍江有供給優勢的領域,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業活動。這是區域創新創業教育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如何在經濟下行情況下推動發展,我們提出要在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黑龍江競爭優勢的領域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領域也是能夠提供新增就業崗位的重要領域,否則僅憑熱情而沒有市場機會是很難實現成功創業的。對黑龍江而言,現代農業誘導出的優質高效農業、畜牧業、食品加工業及涉農服務業,整體性生態化帶來的旅游、養老、健康產業,信息服務業,若干領域的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俄全方位合作,部分地區的教育、文化產業等領域能夠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廣闊舞臺。

四是關注新的商業模式。當前不僅總需求在動態變化,商業模式也在不斷調整,比如品牌營銷代理、電子商務、優質農產品實物眾籌等。大學生最容易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比如“互聯網+”是最適合創新創業的領域。

構建定向扶持和容錯機制

上海市副市長 翁鐵慧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在于“創”。“創”需要厚積薄發,內在包含“倉儲”“工器”兩方面:沒有“倉儲”,創新創業是無源之水;缺少土壤空間、政策扶持等“工器”,則難以為繼。政府要著力構建“扶上馬、送一程”的扶持和容錯機制。

上海重點完善創新實踐平臺、健全創業孵化網絡、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在完善創新實踐平臺方面,為加強個性化指導和實戰性運用,投資10億元建立了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在健全創業孵化網絡方面,為及時給創業起步學生提供“第一桶金”,上海市成立了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政府每年投入1億元,以免息債權等模式,給予5萬至30萬元資助;在營造鼓勵創新氛圍方面,上海市自2008年起連續舉辦全球創業周中國站活動,至今已覆蓋160多所高校、15萬名學生。

同時,上海在扶持與容錯方面進行了探索:上海已在財稅、融資、審批等方面形成制度支撐,如初創期學生創業團隊可獲得專項創業補貼及場地租金優惠等支持;上海通過校區、園區與社區的“三區聯動”為高校師生創業提供扶持,形成多個眾創空間,如楊浦區全力打造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在科技、金融、人力資源等方面定向服務建筑設計專業師生創業;為倡導“敢為人先、寬容失敗”,上海著力構建容錯機制,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對創業失敗學生,不再收回投資,只要符合“創業力測評系統”評估,仍同等支持其再次創業。

搭建有特色有活力的平臺

湖北省副省長 郭生練

自從《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促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暫行辦法>的通知》出臺后,省財政對高校在校和畢業3年內的大學生創業實行無償資助,3年共投入資金6000萬元,扶持項目1800多個。

同時,著力搭建有特色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空間平臺。首先構建“大環境”。武漢市“青桐匯”“創業咖啡”和襄陽市“隆中對”、黃岡市“創業大別山”等,已成為全國創投界、創業界的知名品牌。截至今年9月,“青桐匯”已舉辦27期,天使投資人現場對接項目460人次,促成大學生創業項目融資7億元。武漢市呈現出“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匯”的濃郁創業氛圍。華中科技大學大三學生付小龍休學創業,通過該平臺獲得1000萬元A輪融資。其次是營造“小氣候”。全省高校設立和吸收校外創業基金2.8億元,建成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96個,大學生創業場地(基地、園區)230個,面積約12萬平方米。

為了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9所高校組建了創新創業學院,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正在籌備召開創新創業教育大會。湖北省財政每年投入2000萬元,支持高校和企業、地方聯合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打造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已建成省級實習實訓基地145個、示范基地40個。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培養體系

清華大學校長 邱勇

近年來,清華大學重點打造“興趣團隊”“創客空間”和“x-Lab”“三創”平臺,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清華大學提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融合”計劃,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培養體系。

一是沖破院系藩籬,建立學科交叉的輔修專業,探索跨院系培養創新人才的新機制,實現跨院系“融合”。今年開設了互聯網金融與創業輔修專業,成為學校首個創新創業本科輔修專業,已招收78名學生。啟動了跨院系交叉的技術創新創業輔修專業,首批有智能硬件(信息學院和美院合作)、機器人(機械系和信息學院合作)、智能交通(信息學院和汽車系合作)3個方向。在美國建設全球創業學院(GIX),已啟動的首個雙碩士學位中,由中美雙方跨院系設計培養方案。

二是與傳統專業“融合”。首先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通識化,今年面向全校開設了通識課“創業導引”。目前建設了14門挑戰性示范課,如“跨學科系統集成設計挑戰”,這類課程圍繞當前全球挑戰性問題設計,采用小班上課。此外,今年5月,學校推出學業評價體系改革方案,變百分制為等級制,分12個等級,鼓勵學生將課程選擇的著眼點重新放回到對自身發展真正有益的能力和素質上。

三是統籌第一和第二課堂,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代表性的活動和賽事有清華創客日和校長杯創新大賽。

形成三種大學生創新創業模式

吉林大學校長 李元元

“十二五”以來,吉林大學成立了由書記校長負責的“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5年累計投入專項經費3689.5萬元。做到“機構、場地、人員、經費”四到位,構建完善的組織體系、管理體系、教育平臺和保障體系,形成統一領導、全員參與的體制機制。

吉林大學還重點進行了分類指導、構建層級遞進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探索。

首先,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通識教育。學校面向校內外聘任171名創業指導教師,設置創業通識教育必修課和專業教育選修課,以青年文化書院、青科協等社團、協會為載體,在校園內營造“敢想敢干、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其次,針對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開展實訓教育。學校建立了14個校內實訓基地和創業苗圃。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與省工信廳和林田遠達創客工場共建吉林大學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面積近兩萬平方米。

再其次,針對創業學生提供優質的孵化環境和扶持保障。學校依托吉林大學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建立“學生創業專區”,目前已有35家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雙高的學生創業企業免費入園孵化。同時,學校在凈月校區投資1000萬元,改造原有的基礎設施,建立了“互聯網+”產業集聚園和學生創新創業園。

同時,結合學生創業特質,構建三種創新創業模式——高科技成果轉化型、“互聯網+”產業型、公益創業型。

校地協同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南京大學校長 陳駿

南京大學從2006年開始制訂并實施“三三制”本科教學改革,以學生多樣化、個性化成長成才為目標,把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放在第一位,逐步形成以“五位一體、四創融合、三個協同”為標志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積極構建創新創業課程、講堂、訓練、競賽、成果孵化的“五位一體”教學體系。學校設計了分層次、分階段、分群體推進的“五位一體”創新創業教學體系。這個體系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課程和講堂,結合通識教育改革開展創新創業啟蒙。全校已累計開設創業課程144門,選修學生超7000人次。第二層次為面向有濃厚創業興趣學生的創新創業訓練和競賽。第三層次為面向具有初步創新成果學生的成果孵化,以個性化培養幫助他們對接市場、開展創業實戰。

積極打造創意、創新、創造、創業的“四創融合”實踐平臺。學校在鼓樓和仙林校區規劃了近1.5萬平方米的跨界大學生“四創空間”,設立各類創業基金、獎勵基金和專項教育基金。

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校校協同、校地協同、校企協同的“三個協同”育人機制。通過校校協同引入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先進經驗,與紐約大學理工分校、英國華威大學聯合成立國際創新創業學院。通過校地協同推進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利用在江蘇各地共建的24個政產學研合作平臺、104個研發機構及技術創新聯盟建設學生創業實踐實訓基地,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有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四川大學校長 謝和平

四川大學以課堂教學改革作為突破口,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重點推進互動式課堂教學、非標準答案考試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一是在全校全面推行“啟發式講授、互動式交流、探究式討論”的互動式課堂教學改革。目前,已開小班課7140門次,占課程總數的63%。

二是推進非標準答案考試、學生學業考評體系改革。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特點,建立了學業考核全程化、評價標準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樣化、考核結果動態化“四位一體”的學業考評新體系。首先,創新課堂教學過程評價。強化過程性學業評價,每門課從開課到期末考試,每次課堂討論、課后作業、隨堂測驗,都按一定比例計入總成績,使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不超過50%。其次,創新學業評價標準。不再以傳統的“記住多少、能背多少”作為優秀的考核標準,而是以“領會多少、思考多少”作為考核的基本要求。

三是創新非標準答案考試過程。根據不同學科專業對考試答案確定性要求不同的特點,在考試過程中強調標準與非標準考核相結合、靈活考查與基礎考核相結合、動態與靜態考核相結合、個人與團隊成績相結合。

四是創新動態及格考評機制。根據學生所在班級的整體學習情況、成績正態分布狀況,動態確定及格線,也就是無論學生考了多少分,排在班級前面一定比例的就是“優秀”,而反之可能就是“不及格”。  返回首頁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hnhyjq.com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