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1日,已經有384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辦理了助學貸款,合同總金額275億元,超過了去年全年貸款發放金額。”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蔭主任說。今天上午,教育部召開了第三場金秋發布會,會上介紹了今年開學前全國學生資助工作的情況。
田祖蔭主任介紹,為確保2018年新生順利入學,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在財政部、教育部領導下,開展的各項落實工作及基本成效。推出了“五個前移”,確保國家資助政策全面落地。
首先是“資助預警前移”,防止廣大學生與家長上當受騙。春季學期一開學,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便通過教育部網站、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網站以及“中國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多次發布學生資助預警,提醒廣大學生警惕電信詐騙,警惕各種打著獎助學金旗號的詐騙行為,警惕各種不良“校園貸”“套路貸”和“回租貸”等。各地、各高校也在新生入學前后,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以及班會、校園宣傳欄等方式廣泛預警。
其次是“宣傳時間前移”,及早解除家庭經濟困難新生的后顧之憂。在中、高考之前,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布致初中、高中畢業生的“兩封信”,用活潑暖心的語言介紹學生資助政策,組織各地將信發到每一名畢業班學生手中。在大學新生錄取階段,提前印發984萬份《國家資助,助你飛翔——高校本專科學生資助政策簡介》宣傳折頁,隨錄取通知書發給每一位高校新生,人手一冊。協調工信部請中國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通信運營商,向全國兩億手機用戶發送國家助學公益短信。
第三是“熱線電話開通時間前移”,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教育部連續14年開通高校學生資助熱線電話,并自去年開始,提前了開通時間,延長了服務期限,服務期由1個月延長至52天(7月23日至9月12日每天8:00-20:00開通),我們同時督促全國31個省份、中央各部屬高校全部開通資助熱線電話。通過熱線電話暢通民意渠道,為廣大學生和家長提供政策咨詢、受理求助,為困難學生建立起了點對點的溝通機制。
第四是“助學貸款辦理窗口前移”,方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今年7月1日起,各地助學貸款受理工作就已全面啟動,較往年提前約半個月時間。針對交通不便的山區、牧區等,以及貸款學生數量較多的縣、市(區),我們聯合國家開發銀行,將貸款受理點“下沉”至鄉鎮、村委、中心校、高中等,讓助學貸款辦理地點前移到學生“家門口”,既方便又快捷。同時,通過簡化手續、推行合同電子化、錯峰受理、分散受理、手機及網上預約辦理等創新方式,進一步提高了助學貸款的受理效率。上個月,我們與國家開發銀行組成7個督查組,分赴湖南、云南、寧夏、甘肅、貴州、青海、四川等7個省份,走訪貸款經辦點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深入調研督查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開展情況。
最后是“綠色通道前移”,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順利入學。全國高校在新生報到現場設立“綠色通道”專區,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一站式”完成入學手續。不少高校派出由書記、校長帶隊的家訪小組,將“綠色通道”延伸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家門口。同時,各地、各高校注意保護學生隱私,對通過“綠色通道”入學的新生給予更多人文關懷,引導他們正確面對困難,輕裝上陣擁抱大學新生活。
據了解,截至9月4日,高校已報到新生中有13.6%的學生通過“綠色通道”順利入學。
另外,今年8月山東省部分地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山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立刻印發了《關于做好校園安全和學生資助工作的緊急通知》,全面摸排掌握遭受洪澇災害家庭學生情況,全力做好1.6萬受災家庭學生資助工作,簡化助學貸款辦理手續,為災區學生設立“綠色通道”,簡化入學手續,根據困難程度,落實資助政策,做到精準資助、有序資助,加強對受災學生的人文關懷,做好教育和引導工作,確保災區學生安心就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