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今天結清工資,不會不來了吧?”保潔員韋麗芬有些擔憂地說道。韋麗芬被公司拖欠6500元工資,經過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南區“和事佬說和工作室”的多次聯系調解,當事雙方約定近日簽訂調解協議并一次性支付拖欠工資,但當天公司負責人遲遲沒有出現。工作室負責人何建英一邊安撫韋麗芬,一邊與該公司負責人進行電話溝通。終于,公司方代表趕來,支付了拖欠的所有工資。
何建英是“和事佬說和工作室”的創建者,有著豐富的調解經驗。2019年,柳南區總工會設立區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工作室、集體協商工作指導站,將“和事佬說和工作室”等調解組織納入工作體系。如今,在柳州市總工會和柳南區總工會的聯系、扶持下,“和事佬說和工作室”逐漸成長為當地工會的“好幫手”。
借力社會組織“補短板”
2019年7月,為解決工會組織人員編制少、專人人才不足等問題,柳南區總工會投資建起了一個面積900平方米的綜合性服務中心,把一些提供法律維權、勞動糾紛調解的社會組織聚攏起來,成立柳南區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工作室,安排1名專職調解員坐班,為職工提供法律服務!昂褪吕姓f和工作室”是這些社會組織中的一個。
柳南區總工會動員調解工作室法律維權專業人員、“和事佬調解員”積極參與工會組織開展的法律宣傳活動,協助工會為職工提供法律咨詢服務,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單位”等活動30多次;集體協商工作指導站每年定期舉辦涉及工會維權業務工作、集體協商質效評估等方面培訓班,服務轄區組織各基層工會干部、社會組織成員1500人次。
為進一步發揮這些社會組織的作用,2019年,柳南區總工會在該區成立柳州首個勞動關系領域社會組織工會聯合會,整合各方資源,協同社會力量,充分運用市場化、社會化的方式為職工服務。目前,這些社會組織已經協助234家單位訂立集體合同,接待法律咨詢368人次,處理勞動糾紛維權調解案件20起,提升了服務職工的效能。
拓展平臺培育工會“好幫手”
“和事佬說和工作室”與柳南區總工會合作后,重點承接企業勞動糾紛調解及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工作室負責人何建英說:“我們的優勢主要在于專業法律團隊支持,與此同時,工會組織不斷搭建、拓展我們與政府及其他社會組織的合作平臺,讓我們更好地發揮所長,為社會作貢獻,實現了多方受益!
2021年12月21日,柳州首個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調解室暨全市基層法院首個“法院+工會+人社”勞動爭議多元調解中心在柳南區人民法院掛牌成立,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和事佬說和工作室”作為勞動關系領域社會組織代表加入調解隊伍中,揭牌當日成功調解勞動糾紛案件5起。
看著嶄新敞亮的調解室和墻上細致完善的制度及工作流程,“和事佬調解員”曾超麗說:“這地方好,讓我們有更多機會來幫助他人,同時不斷學習進步!
從最初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到勞動關系領域社會組織工會聯合會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工作室,再到法院調解中心,在柳州市總工會和柳南區總工會的聯系、扶持下,“和事佬說和工作室”一步步“變形”升級,在實現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成為工會的“好幫手”。
目前,越來越多像“和事佬說和工作室”這樣的社會組織,在柳州工會的聯系、引導下,在服務職工群眾、參與和諧社會共建共治共享中展現自身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