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設立了全國首家勞動法庭——蘇州勞動法庭,連同此前批準設立的蘇州知識產權法庭、蘇州破產法庭、蘇州國際商事法庭,蘇州中院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同時擁有4個與營商環境密切相關專業化法庭的法院,形成了法治化營商環境中具有標志意義的“四庭協同”格局。
“我們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從完善現代化專業審判體系、健全勞動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優化高效能勞動審判工作、回應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需求四方面入手,將建設好蘇州勞動法庭,作為維護民生權益、優化勞動用工環境、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蘇州中院黨組書記、院長蔡紹剛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2021年7月16日至2022年4月25日,蘇州市法院受理一審勞動人事爭議案件4908件,蘇州勞動法庭受理二審案件1724件,通過踐行勞企“雙保護”審判理念,實現了勞動人事糾紛處理“零輿情”的優異效果。
破解新業態勞動爭議案難題
近年來,外賣配送員、快遞小哥、網絡主播、網約車司機等新型勞動者維權案件不斷涌現,2021年蘇州基層法院受理新業態勞動爭議案件共63起,其中外賣行業勞動爭議25起、快遞行業20起、網絡直播行業9起。
“傳統用工模式中,專屬于一家用人單位的協議簽訂、日常考勤、工作安排、工資發放、社保繳納等勞動用工內容,在新就業形態勞動用工模式下呈現人為分離態勢,用工主體難以界定,導致對勞動關系確認標準不易明晰。”蘇州勞動法庭庭長王岑介紹說。
為破解新業態、新經濟、新模式給傳統勞動法律體系與社會保障政策法律方面帶來的新難題,蘇州中院聯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等舉行專家研討會,并邀請上海、浙江等地人社部門、平臺企業共同參與研討,加強對難題的研究把脈。
蘇州某電氣公司系國內吸塵器領域頭部企業,因19名員工集體“出走”至同業競爭企業,該電氣公司以違反競業限制義務為由訴至法院。法院在審理中查明,19名員工都通過保密協議等形式簽訂競業限制協議,且公司已向其中14名員工足額支付了競業限制補償金。據此,法院判令該14名員工合計支付違約金340萬余元,并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至約定期限屆滿。該案上訴后,蘇州勞動法庭二審駁回了員工上訴,維持原判。
“科技型企業和員工間競業限制糾紛呈現增長態勢。”蘇州勞動法庭副庭長沈軍芳在分析該案典型意義時介紹,該案適度體現了對違約行為懲罰性考量,在保護商業秘密與支持自由擇業、競業限制約束與人才合理流動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依法引導勞動者在誠信履約的前提下追求個人發展,有利于保護并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縣市級遠程視頻庭審全覆蓋
記者了解到,為有效提升審判效率,為勞動者提供更多靈活便捷的優質審判服務,蘇州中院近年來推出一批創新性審判機制。
依托“智慧審判蘇州模式”,蘇州勞動法庭通過電子訴訟改造勞動人事案件審理流程與審判方式,借助高科技信息化網絡與信息終端,構建勞動爭議當事人通過視頻遠程連線參與蘇州中院二審庭審的模式,節省“打官司”出行成本,破解在線庭審視頻模糊化難題。“通過實現互聯網庭審及電子送達,確保縣(市)級遠程視頻庭審全覆蓋,大大節省群眾‘打官司’出行成本。”蘇州勞動法庭副庭長楊俊生說。
在蘇州勞動法庭指導下,相城區人民法院創建“智慧審 融相城”勞動人事審判示范項目,實現勞動爭議案件在線辦理全場景、全覆蓋、全互聯,探索傳統勞動爭議案件全鏈條電子化處理模式;虎丘區人民法院創建“問診清單 異步質證”機制,引導當事人在線填寫清單、交換證據等,完成庭前訴辯過程,有效提高了勞動爭議案件庭審效率及調解、服判效果。
蘇州勞動法庭在全國率先實現涉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民商事案件歸口審理,并成立蘇州勞動法庭智庫,創設“企業高端人才勞動糾紛專業合議庭”“平臺經濟新就業形態案件專業合議庭”兩個專門審判團隊,圍繞主題開展類案處理專業化調研與精細化裁判。
與此同時,蘇州勞動法庭還延伸審判職能,建立與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蘇州仲裁委員會的“裁審銜接”機制,不僅在裁審受理范圍、裁審適用標準、裁審程序銜接上保持一致,而且還通過“關口”前移,加強對蘇州轄區內10件以上群體性糾紛案件的協同處置與業務指導,有效避免因案件處理不當引發群體性事件等。
樹立雙保護理念防虛假訴訟
既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又支持企業正當管理、依法平衡勞企利益,是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的難點。王岑介紹,通過樹立“雙保護”審判理念,在著力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支持勞動者合理訴求的同時,也要防止勞動者“肆意任性”和嚴重違法違紀、不服從管理造成重大損失等問題,依法支持企業正當履行建章立制、調職調崗、解聘解雇等管理職能。
據了解,為做好企業“體檢把脈”工作,姑蘇區人民法院制作《用工法律體檢服務報告》、制定《用工風險法律提示書》,幫助企業杜絕涉訴隱患。疫情期間,該院“出診”20批次,為區域內100余家企業提示用工法律風險。近期,這項創新舉措已由蘇州勞動法庭會同市總工會、市人社局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蘇州勞動法庭還主動加大司法供給,通過普法宣傳、風險提示、裁判回訪等方式促進企業用工“內環境”治理。截至目前,法官走訪轄區內重點企業、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及外資企業20余家。
為凈化用工環境、促進誠信體系建設,蘇州勞動法庭還制定《勞動爭議案件虛假訴訟識別與防范辦法(試行)》,發布虛假訴訟排查報告并附典型案例,切實指導全市法院增強辦案敏感性與應對預防能力,強化對勞動爭議虛假訴訟、“勞動碰瓷”行為的甄別打擊力度,努力構建誠信規范的用工環境與訴訟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