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工人日報消息,記者日前從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總工會獲悉,鎮海區促進產業工人賦能成長的十條激勵措施出臺,“十條措施”涉及技能培訓、學歷提升、技能晉級、名師帶徒、培訓基地、晉級獎勵、競賽補助、人才通道、勞模示范、創新成果等十個方面,提升產業工人“硬實力”,賦能成長。
為提升產業工人技能成長“獲得感”,措施鼓勵各鎮(街道)、石化區、各系統工會在非公企業每年開展產業工人工齡長、高技能考核評價,在同一單位連續工齡15年以上且連續繳納12年以上養老保險費的在職職工,經考核評價后合格的一次性獎勵300元;在非公企業工作滿一年以上且具有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技能等級的在職職工可一次性獎勵500元、600元和800元。區總工會將按各鎮(街道)、石化區、各系統工會匯總的獎勵總費用50%給予補助,補助總額不超過5萬元。
為提高工匠、高技能人才“名師帶徒”積極性,對經認定的“高技能人才師資庫”“技師攻關隊”成員,且每年提供三次及以上培訓服務的,鎮海區總工會給予2000元/年的導師津貼;對硬件設施好、師資力量強、培訓效果佳的示范性技能培訓基地,鎮海區總工會給予2萬元平臺建設補助。
為提升職工技能比武“組織力”和競賽“含金量”,舉措提出將根據比賽規模給予競賽主辦(承辦)單位1-3萬元補助,對在競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的選手分別給予2000元、1500元、1000元的獎勵,獲得第一名的選手授予“鎮海區技能狀元”榮譽稱號,獲得第二、三名選手授予“鎮海區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對區內企業單位在職員工,經區總工會選送參加市級及以上職業技能競賽的,按每人每天500元標準給予參賽補助(按參加比賽報到和離會時間計算天數)。
同時,舉措注重暢通技能人才發展通道,建立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雙貫通”機制,引導企業建立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與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對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的企業按相關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為放大職工創新成果的社會經濟效應,鎮海將每年舉辦職工科技創新成果、先進操作法和發明專利評選活動,對獲獎項目的第一署名人獎勵1000元,對個人發明專利(不包含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發明人獎勵5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