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疫情對就業的沖擊,聽說人社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援企穩崗政策,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和擇業期內的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以按企業實際繳納社保費的金額和時間,申領最長12個月的社保補貼。正好我們公司新招了19名高校畢業生,符合政策條件,立即申請了這項補貼!”7月5日,萊蕪朗進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海燕告訴記者,22.07萬元的社保補貼資金近期就能撥付到企業銀行賬戶上。
穩崗就業助企紓困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疫情防控形勢,萊蕪區主動應變,堅持把穩崗就業作為首要任務,打出服務推介、政策落實、供需匹配和公益崗兜底一系列就業服務組合拳,上半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129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007人、困難人員就業1362人,分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3.27%、78.7%、262%。
拓展廣度,點對點推介就業服務項目。萊蕪區深入實施就業服務“快辦行動”,對業務流程進行了梳理優化,推進高頻事項“提速辦”、所有事項“簡便辦”,拓展網上辦事廣度和深度,推動更多服務事項向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等延伸拓展。梳理打包就業扶持政策和就業服務內容,面向企業和重點群體進行點對點宣傳推送,不斷提高政策服務覆蓋面和知曉率,累計提供政策咨詢、職業介紹、創業輔導等就業服務4萬余人次。6月以來,萊蕪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先后聯合啟迪之星、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舉辦“助企紓困政策解讀會”、就業政策宣講進校園等活動,全面深入講解就業創業和助企紓困扶持政策,向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政策,讓各個相關群體充分享受政策的紅利。
加大力度,全方位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圍繞促進企業穩崗擴崗、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著力簡化流程,落實助企紓困等扶持政策,推進政策應享盡享。一方面,延續實施穩崗返還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服務業市場主體中的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提高至90%,全力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為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全面實行穩崗返還“免申即享”模式,開辟“綠色通道”,為山東泰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等262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912.36萬元,惠及企業職工21897人。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政策落實力度,累計為創辦個體工商戶等群體落實貸款8727萬元,貼息1145萬元,有效緩解了初次創業群體資金不足的難題。另一方面,發揮政策拓寬就業渠道作用。強化靈活就業人員政策幫扶,為8576名靈活就業人員發放社會保險補貼1265.29萬元。持續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跟蹤服務工作,求職聯系率、服務率均達到100%;累計落實就業見習補貼56.4萬元,落實小微企業新招用一次性獎補、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補貼等152.89萬元,鼓勵引導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小微企業就業和靈活就業。
兜底安置精準設崗
增強精度,創新性搭建匹配對接平臺。緊緊圍繞企業用工和勞動者求職需求,高密度高頻次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累計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43場。其中,線上12場、線下31場,有997家企業提供崗位27197個,線下招聘有4100人達成就業意向。圍繞提升求職招聘精準度,積極創新招聘形式,選取山東萬興、豪馳汽車、信譽樓商廈、福泉橡膠等部分企業,采用“直播帶崗”的方式,舉辦云端招聘活動,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有效提高了引才和求職的參與率和成功率。圍繞比亞迪濟南工廠、凱傲叉車有限公司等急需緊缺用工企業,積極開展專場招聘活動,面向社區、村居廣泛轉發招聘信息,有效促進了企業用工。
挖掘深度,兜底安置困難人員就業。深入實施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立足全區發展實際,結合鄉村振興、衛生防疫、齊長城巡護、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管理服務、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管理維護等領域,按需精準設崗,對難以通過市場就業的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兜底安置,并給予相關補貼。截至目前,已安置城鎮大齡失業人員、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脫貧享受政策人員、農村低收入人員、農村殘疾人、農村大齡人員等城鄉困難人員4238人,促進了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增收。同時,著力構建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對接機制,扎實推進東西部勞務協作。組織萊蕪區10家企業攜帶近400個用工崗位遠赴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精準提供就業服務,先后迎接兩批康樂縣務工人員到濟南工作。截至目前,已實現康樂縣脫貧人口轉移到濟就業9人,完成任務目標的69.23%;實現康樂縣脫貧人員就近就業196人,完成任務目標的26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