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提交個人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審核表、大中專畢業證、營業執照原件及復印件……”9月2日,走進社旗縣橋頭鎮就業服務所,工作人員正在為前來咨詢的群眾詳細講解創業擔保貸款申請和經辦流程。
“現在鄉鎮有就業服務所,村里有就業服務工作站,不僅能過來咨詢就業政策、登記求職,還能在手機上通過‘南陽智慧就業’找工作,可方便了。”這是該鎮王蠻村村民葉先勤的心里話。
今年以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創新探索黨建融合、平臺整合、服務貼合的“三合”模式,建立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就業服務新體系,打造以一公里為半徑的“15分鐘就業服務圈”,為各類勞動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公共就業服務,蹚出了一條符合廣大就業者需求的新時代就業服務新路子。截至7月底,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45萬人、農民勞動力轉移就業3.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0.58萬人,分別完成省定任務的76.73%、97.53%、95.08%。
黨建融合,推進四級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今年初,我市明確提出“建立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就業服務體系”的目標,將四級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列入市委、市政府督辦的重點事項。在四級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中,市領導分包縣(區),縣(區)、鄉鎮、村三級黨組織書記親自掛帥,掛圖作戰,全力推進。市委牽頭定向、部門領頭推進、各級領導帶頭參與,為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截至6月底,全市已經實現村(社區)級就業服務站(中心)行政村全覆蓋。
平臺整合,“兩體系”精準服務就業創業。通過機構優化重設,將原南陽市就業訓練中心、再就業辦公室、職業介紹中心、就業服務中心四機構合一,成立南陽市就業促進服務中心,進一步理順就業服務體系,增強系統合力;通過媒介宣傳重組等,構建市、縣、鄉、村四級微信矩陣群,基本實現了村級(社區)就業服務站微信公眾平臺全覆蓋;通過終端功能重建,打造智慧就業服務體系和信息體系“兩體系”,依托“互聯網+就業”信息系統、“南陽智慧就業”服務平臺,實現了100多項就業服務“一網通辦”,在線招聘求職隨時隨地。
服務貼合,促進更高質量就業。建立以市技師學院、公辦職業中等學校(含技工院校)為主陣地,企業為主力軍,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為支撐的就業培訓服務體系,扎實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培訓36.35萬人,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42.55%,讓更多勞動者吃上“技術飯”。培優勞務品牌,創新“勞務輸出”模式,目前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已達273.19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