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沿樹冠的滴水線挖兩條溝,然后撒些農家肥做底肥……”10月8日,云陽縣蔈草鎮長嶺社區,鄧代峰正在梨園里手把手培訓果農為梨樹撒播底肥。
36歲的鄧代峰是長嶺社區本土人才,也是社區特聘農技員。在他和大家共同努力下,全村800畝投產的梨園今年產量達25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100余萬元。
“產業振興,核心在技術支撐!痹脐柨h農業科技培訓中心主任彭敏告訴記者,從2018年開始,全縣共特聘像鄧代峰一樣的農技員75人,他們堅守在產業村,宣傳“三農”政策、開展技術指導、帶領群眾科學發展特色產業,探索出一條群眾參與度高、特色產業競爭力強、村民增收可持續的產業發展路徑。
近年來,云陽縣深入開展農業產業振興三年攻堅行動,做大做強水果、中藥材、調味品、生態養殖、優質糧油等五個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其中柑橘32.7萬畝、中藥材10.1萬畝,為鄉村振興奠定了深厚的產業基礎。
早在2013年,長嶺社區就發展了1000畝梨樹,但快三年了也沒發展起來。2016年,作為本土人才,鄧代峰回到社區,見群眾發展梨產業積極性不高,管護措施落實不到位,他自己便流轉20多畝土地試驗示范種植梨樹,打算帶領村民把梨樹產業發展起來。
“產業發展起來了,但技術支撐不足,像長嶺社區梨產業這樣的情況不是少數!迸砻舴Q,從2017年開始,云陽縣農業科技培訓中心圍繞培訓“萬名技術骨干”目標,持續開展分層分類農業技術培訓,優選30-60名高級農村實用人才到浙江、上海、山東等農業發達省市參觀學習;優選30-60名高級農村實用人才,委托涉農院校培訓相關產業技術;在中高級農村人才中遴選200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骨干成員等新型經營主體分專業開展理論+實踐的培訓;針對初中級農村實用人才,加強操作層面的培訓。
為提高產業技術服務的針對性和及時性,從2018年開始,云陽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從剛畢業大學生、農業鄉土專家、種養能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骨干、科研教學單位一線服務人員中招募一批特聘農技員,服務全縣產業村的發展,鄧代峰就是其中之一。
據介紹,每個特聘農技員每月在指定的區域技術指導時間不低于5天,全年技術服務對象不低于250人次,帶動服務對象栽培管理作物長勢、產量、品質等明顯變好。服務期結束,群眾滿意度在85%以上,每位特聘農技員將獲得4000元的獎勵。
“他手把手教技術,我就大膽地種!”過去,村民陳中華只種了3畝梨樹。在鄧代峰的技術指導下,陳中華的梨樹種植面積擴大到20畝。他告訴記者,“今年7畝梨樹賣了1.3萬元,我越來越有干勁兒。”
現在,鄧代峰不但指導村民管護梨樹,還牽頭運營社區合作社,兜底銷售村民們的梨子。
在云陽縣養鹿鎮新禾村,柑橘特聘農技員向世祥指導本村76戶種植戶精心管護550畝柑橘園,解決了晚熟柑橘越冬保果、整形修剪等技術問題。
盤龍街道古桑村特聘農技員毛海波,不但解決了全村2000畝柑橘樹病害問題,還成長為柑橘修剪培訓老師,組建起60余人的專業修剪隊伍,讓當地果農吃上了“技術飯”。
“群眾滿意度高、服務效果好!痹脐柨h農業農村委負責人稱,通過多年試點,特聘農技員解決了實用技術落地難的問題,彌補了基層農技干部不足的短板,成為鄉村產業振興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