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工人報消息,今年以來,濟南市市中區總工會為適應社會結構和職工就業形態的深刻變化,解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等零散人員入會困難問題,創造性提出“工會主導、社區搭臺、社會組織運營”的“139+N”社區建會新模式。
“1”核多元、黨工共建,凝聚社區工會職工奮進力量。實行社區綜合黨委書記與工會主席“一肩挑”,把工會工作嵌入黨務工作,工會組織和基層黨組織同步建設。打造“同心筑夢”黨工共建品牌,工會積極參加社區豐富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黨組織參與到工會“金秋助學”“冬送溫暖”等幫扶工作中,實現“1+1>2”的融合效應。
工會主導、“3”方協同,釋放基層工會服務整體活力。引入第三方專業社會組織項目化運營,為社區工會配備專業項目社工,工會當好“旗手”“鼓手”,社工“沖鋒”社區一線。樂山小區社區轄區共有企業77家,各類個體商戶近百家,國有、省直、市直企業多,區管企業分布廣,零散職工多、服務需求大。社工直插一線,全面摸底排查走訪,采取就近入會、靈活入會的方式,聚沙成塔,廣泛吸納快遞員、家政員、保安員、房產中介員等400余人,農民工90余人,將轄區職工組織起來,把服務送到職工身邊。
創新模式、精準服務,打造工會服務職工特色品牌。為進一步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陶冶職工情操,提升工會的影響力和感召力,社工日常組織好“9大恒常服務”,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服務不間斷,提供“潤田計劃”職工子女寒暑假公益托管服務、打造職工書屋、開展“道咖日”公益法律咨詢、組織舒壓瑜伽課、開展職工古琴沙龍等活動。豐富“N”項自選服務菜單,主辦第一屆市中區職工子女“魅力風采show”和職工生活vlog征集活動、推行“職工休閑一小時”等活動,在職工們忙碌工作的休息間隙種下一顆“工會種子”,真正把關心關愛送到了職工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