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時節,渭源小城的風吹在臉上顯得有些清冽。環衛工人張大姐從凌晨四點半開始上路清掃,在六點半已經完工。此時,眉毛上已結滿了霜花。拍拍身上的灰塵,取下圍巾,她走進清源鎮北大路的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打開應急藥箱處理了一下剛收拾垃圾時受傷的手指后,把隨身帶的饃放進了微波爐,接了杯熱水捧在手里……
“有了這個驛站,對于我們這些戶外勞動者們來說,真是太方便了。尤其是最近天變冷了,在這里喝上一杯熱水,暖和暖和身子,感覺有家的溫暖。”張大姐說。
環視驛站內部,干凈整潔的房間里精心配備各種公共服務設施,并設置閱讀區、就餐區等功能分區,可有效解決像張大姐一樣的環衛工人及快遞員等戶外勞動者“休息難、熱飯難、喝水難、如廁難”等實際問題。這是今年渭源縣總工會投資8萬元新建成的戶外勞動者驛站。
近年來,渭源縣總工會遵循“工會主導,多方共建,突出應用,綜合規劃,建管結合,規范服務”的基本原則,聚焦戶外勞動者及新就業形態群體“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等問題,根據當地實際,立足于工會搭臺,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全力打造轄區工會勞動者愛心驛站建設。
2022年,渭源縣總工會在西美國際北門打造了市級示范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驛站。驛站內各種基礎配套設施比較完善,還設有健康互助小屋,每天服務戶外勞動者100人以上。
愛心驛站的建設得到了廣大戶外勞動者的認可,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熱情參與。渭源縣總工會也通過設置意見箱、走訪、調查問卷等方式收集意見,及時補充完善服務功能,讓站點成為廣大職工群眾愿進、樂進的舒心之家,使小小驛站發揮了大能量,在全社會營造了尊重勞動,關愛勞動者的社會氛圍。
截至目前,該縣共建成戶外勞動者驛站12家,其中君山文化廣場、東游園、火車站社區等6個戶外勞動者驛站被命名為“青·定戶外勞動者驛站”,渭源縣北寨鎮人民政府戶外勞動者驛站被命名為“定西市戶外勞動者驛站”。
近期,渭源縣總工會聚焦“工會小站貼心大愛”工會服務站點“雙15”工程目標任務,對12個戶外勞動者驛站進行全覆蓋規范安裝統一標準尺寸的夜間亮燈勞動者驛站燈箱。所有驛站信息都錄入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在手機上就可以查詢全縣所有驛站位置,方便職工享受就近服務。
“渭源縣總工會將進一步健全制度,在充電站點等新就業形態領域,繼續推進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建設,最大限度滿足戶外勞動者多樣化需求,讓廣大戶外勞動者及新就業形態群體真正感受到關愛和尊重,感受到工會組織的‘溫暖港灣’,努力營造崇尚勞動、禮贊奮斗、關心關愛勞動者的濃厚氛圍,為新時代建設有溫度的城市做出新貢獻。”該縣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徐景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