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面、疊層、成型、烘烤、噴油、冷卻后,就進入全自動輸送帶開始分揀和打包……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四川仁壽經濟開發區的四川省餅之源食品有限公司,只見工人們各司其職,正在餅干生產流水線上認真工作。
“我們計件算工資,每天能打包20至25筐。”44歲的富加鎮居民張建英手腳麻利地進行著打包工作,用勞動換取收入。
談起現在的工作,張建英十分滿意,她告訴記者,“每天十分鐘,從家里騎車就能到公司。”
“每到年底就是食品企業的生產旺季,我們目前有60余名工人,每天都馬不停蹄地趕制訂單,滿足市場需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就業是民生之本,近年來,仁壽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依托園區帶動、產業集聚等方式,不斷引進勞動密集型、手工加工型等小微企業,全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工廠辦在“家門口”,解決了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進一步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實現了企業得效益、群眾增收致富的“雙贏”局面。
經濟開發區內的四川華晶鑫盛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看中當地便捷的交通、充足的勞動力、優質高效的服務才順利落地。
四川華晶鑫盛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所處的汪洋鎮距雙流國際機場110公里,天府國際機場80公里,鎮域內形成集高速、國道、省道、鐵路于一體的交通網絡,轄區面積174.52平方公里,場鎮建成區面積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2萬人。
“我們主要生產高端玻璃酒瓶和玻璃燈飾,玻璃酒瓶供應到全國各大名酒廠,部分玻璃燈飾還會出口到國外,在貼花等工序上需要大量的工人進行手工制作。”四川華晶鑫盛玻璃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共有230余名職工,其中,車間工人幾乎全是當地群眾。
該企業自落戶仁壽以來,從細處著手,為職工提供食宿、上下班接送等服務,多措并舉為職工“謀福利、送關愛”,全力推進和豐富職工福利保障進一步完善和落實。
“每天上8個小時班,工資計件算,玻璃瓶的種類不同,貼花的工資不同,單價也不同。”貼花車間的工人劉萬瓊說,自己平時騎車通勤,冬天天氣比較冷,就在鎮上的集中點搭乘免費的廠車上下班。
在仁壽縣,這樣開在“家門口”的企業還有很多,不僅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也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共同鋪就了一條穩穩的幸福路。此外,該縣也積極落實企業吸納就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社保補貼、穩崗返還等政策,支持市場主體穩定經營,同時,開展“線下+線上”招聘活動,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牽線搭橋,做好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實現產業就業“雙豐收”。
“我們目前做到了周周有招聘、月月有專場、時時有崗位。”仁壽縣就業中心負責人介紹,“2023以來,已經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74場次,提供用工崗位7000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