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8日,在第二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昆明理工大學邢亞珊博士后團隊研發的《工業機器人快速測量及標定系統》,突破工業機器人精度校準關鍵“卡脖子”核心技術,一舉斬獲該賽海外(境外)賽組別、高端裝備制造賽道總決賽金獎。
“始于1990年的云南省博士后制度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制度薄弱到不斷健全完善的過程。”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第二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中,云南參賽團隊榮獲2個金獎、4個銀獎和2個銅獎等獎項,與往屆相比,獲獎數量實現了倍增,獲獎質量實現了突破,高端人才培養與成長成效顯現。
完善制度體系 健全政策措施
云南博士后事業發展,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建設的體現。近年來,我省圍繞引進、使用、培養、服務、留用等方面持續改革創新,博士后人才成長迎來了加速度。截至目前,我省共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科研工作站172個,國家級、省級站各86個,累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2035人,為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博士后工作開展以來,我省持續加強博士后相關工作的服務保障力度,博士后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2014年至2018年,先后出臺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創新體制機制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云南省博士后定向培養計劃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并不斷加強博士后資金的投入力度。2023年,集中出臺《“彩云博士后計劃”實施細則》《云南省博士后工作管理細則》,在激勵、服務和政治引領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為博士后創新創業提供良好工作環境,持續提升博士后創造力和貢獻率。
截至2023年11月,我省共資助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科研工作站資助金額2400萬元;定向培養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784人,資助金額1.136億元;資助科研項目283個,資助金額862萬元;獎勵優秀科研成果76個,獎勵金額132萬元。
推動平臺建設 吸引力日漸增強
我省持續強化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平臺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申報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站;對暫時不完全具備國家級博士后站設站條件的,在符合國家博士后管理基本規定的前提下,設立省級博士后站;鼓勵符合設站條件的國家和省級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結合工作需要設立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目前,我省共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科研工作站172個,設站總數比2012年的8個增長20.5倍,基本覆蓋了全省高校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部分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主要分布在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綠色能源、設備制造、煙草等行業,既與云南省重點產業發展高度契合,更符合國際國內重點行業領域需求。
近年來,我省博士后制度不斷完善,制度活力、人才活力不斷激發。實施博士后制度以來,全省累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2035人,累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總數比2012年累計數393人增加1642人,增長近4.18倍。博士后研究人員已成為最活躍、最具創新能力的高層次青年人才群體之一,對促進我省科技創新、產學研結合、科研成果轉化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優勢日益凸顯 科研碩果累累
我省博士后在站年齡大多為28至35歲,處于創新創造的黃金年齡,最易涌現出新思想、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是加強基礎前沿領域攻關、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速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我省4名在滇院士、28名“國貼”“國突”獲得者、39名“省貼”“省突”獲得者、649名省部級人才稱號獲得者,具有博士后研究工作經歷。博士后累計主持項目1857個,轉化落地項目1448個,轉化總收益約25.13億元。
此外,全省博士后隊伍累計獲國家級科研項目資助386個、省部級科研項目資助590個;獲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資助312項、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33項;獲國家級社會科學基金資助82項、省部級社會科學基金資助62項;獲國家級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400項、省部級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270項;發表SCI論文2052篇、CSSCI論文324篇、SSCI論文39篇、EI論文400篇;出版專著129部、獲專利數1011項等。
聚焦產學研用 推動創新創業
堅持培養使用相結合,我省“彩云博士后計劃”對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招收符合重點產業需求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實施招收、培養、留用全鏈條資助,最高資助45萬元;對基礎研究、產業領域和“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重點創新研究項目,給予最高30萬元資助。
我省注重搭建企業和博士后科研攻關、項目轉化對接平臺,進一步促進博士后人才培養鏈、產業鏈和資金鏈緊密融合;注重征集發布企業技術創新需求,采取企業出題、博士后破題的方式開展技術攻關,推進博士后人才和科技項目、科研成果轉化對接;注重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合作,完善人才協同培養機制,在企業設立84個博士后工作站,給予1200萬元經費支持。
與此同時,我省積極舉辦博士后人才引薦、項目交流、科技成果轉化等活動,建立以科研產出成果為核心標準的博士后工作評估機制,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產學研一體化博士后人才制度體系正不斷完善,進一步推動博士后創新創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