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省兩會上,年輕人就業問題是不少政協委員討論的熱點話題。對此,有政協委員建議,一方面要引導年輕人轉變就業觀念,另一方面,政府和相關部門也要進一步助力青年群體就業,給他們提供更多的保障。
針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考公’”的現狀,省政協委員周連昆表示,要充分認識到青年就業問題,這是伴隨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存在的一個綜合性問題。要接納年輕人多樣的就業選擇,強化青年就業過程中的服務保障,讓更多青年擇得業、留得下。
周連昆通過調研發現,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從眾性和趨同性,“求穩”“考公上岸”成為不少大學生的擇業觀,相較于一般企業,更偏好選擇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體制內機構,就業彈性持續降低。“這反映出年輕人在職業規劃上的心態變化。”周連昆說。
在調研走訪了多家高校、企業后,周連昆發現,“有畢業生選擇隨‘大流’去‘考公’,反映了就業心態過于求穩。也有畢業生覺得,就業崗位跟自己心理上有落差,起薪太低,選擇‘慢就業’。”
對此,周連昆認為,要建立符合自己的就業觀,“職業規劃前置很重要。”
這次省兩會,周連昆帶來一份助力青年群體高質量就業的提案。周連昆建議,在大學增設職業指導課程,聘請職業指導師、企業人事主管等專家,幫助青年制訂職業規劃和就業計劃,“良好的擇業觀是穩就業的基礎,只有明確方向,才能有所作為。”
“當今社會給年輕人提供了多樣的機會,通過引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有助于年輕人建立符合實際的就業預期,先就業后擇業。”周連昆也給出了具體的建議,“現在需要創新拓寬就業渠道,比如采取直播帶‘崗’等多種新的求職形式。”
“關鍵在于挖掘更多潛在的就業崗位,拓寬渠道鼓勵基層就業實施。”周連昆認為,在多個層面對用工提供政策傾斜,“通過‘城鄉社區專項計劃’‘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等專項計劃,也可以有效銜接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用人需求。”
談及該如何緩解“慢就業”的問題,周連昆認為,可以繼續優化政策,對處于擇業期的年輕人,保障他們在更長時間之內,繼續享受應屆生待遇。
周連昆認為,助力青年就業要“青年優先”。青年處于人生道路的起步時期,在教育、工作、居住、醫療方面往往會遇到各種困難和苦惱,在這些關鍵處,也需要人拉一把,為他們降低生活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