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今年研二,明年畢業,想提前了解一下咱們企業和所在行業的情況……”
上海市奉賢區一座體育館里,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生物專業學生吳玉英在一家醫藥企業的點位前駐足。
“和企業聊完以后,我對醫藥行業有了更多了解,接下來的時間要抓緊充實自己!”經過一番交流,吳玉英更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提早對接就業單位和崗位,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提升,這已成為不少高校在讀學生的“剛需”。前不久,上海師范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等位于上海市奉賢區的八所高校攜手,聯動教育、共青團、人社等部門和區域資源,“組團搭臺”拓寬學生就業實習渠道。
活動現場,有不少來自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新興“賽道”的企業,對應著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六大重點產業的規劃藍圖。
“每年都有一部分低年級學生反饋‘找不到方向’,對自己今后的職業規劃‘有焦慮感’。”華東理工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鄭東介紹,“我們幾所學校聯合搭建平臺,就是希望喚醒學生的職業發展意識,引導他們盡早開展職業規劃,圍繞未來企業的人才需求,提升能力、塑造自己。”
“情況了解得越全面,心里就越有底。”求職在即,華東理工大學的大三學生徐欣玥從這趟“逛街”求職的體驗中獲益不小,“校園里學的知識總歸與崗位實際需求存在一些出入。就本專業來說,我們并不知道公司里面研發崗位究竟分為哪些職能。通過類似活動和用人單位直接溝通,能早一點告別不切實際和‘霧里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