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麻豆-男女交性高清视频无遮挡-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在|www.hnhyjq.com

碩博人才網

民眾憶與天安門合影:6旬母親坐7天火車來看天安門

  1981年,羅文極一家拍下第一張全家福

  1996年,羅文極一家在天安門合影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5周年,15年前的1999年,來自四面八方的讀者曾給北京青年報提供與天安門的合影,講述自己的天安門記憶。15年過去了,國慶65周年將至,北青報多路記者試著尋找當年天安門的留影者,希望再次通過圖片和文字講述他們與天安門的記憶交集,作為“我的天安門記憶”第二季呈現給讀者。

  15年來,中國經歷迅猛快速的發展,人們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領域見證著社會巨變。照片中的他們也許就是你身邊的小人物,但他們有著各自的“大故事”,從中可以看到時代變遷的歷史腳步。

  羅文極1973年來到北京開始從事市政建設工作。40余年來他見證了北京城的巨大變化。1981年,他和妻子女兒在天安門拍下第一張全家福。他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自己每年都要去天安門留影。“在天安門拍照,每年留下來的不僅僅是一張照片,還是一個美好的記憶。”

  羅文極出生于廣西大山深處,18歲他參加解放軍。與共和國同齡的他對北京,對天安門充滿了向往之心。1973年他來到北京市政工程局工作。突如其來的驚喜讓這位從大山里出來的孩子,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投入到北京的建設中去。如今羅文極已經退休,相冊中和天安門合影的照片他始終保存著,他說:“今年是國慶65周年,要去天安門再拍一張照片。等到國慶70周年時,只要還活著,還要去天安門合影。”

  ■老照片故事■

  第一張全家福在天安門拍攝

  1973年,羅文極來到北京,在北京城建工程局工作幾個月后,他終于擠出半天時間,坐電車來到天安門廣場,他站在天安門前,讓這里的攝影師記錄下他第一次看到天安門時的瞬間,從這天起他就有一個愿望,每到國慶節時,他都要來天安門前留個影。

  1981年,他的老媽從廣西大山深處來到北京,在她兒子的帶領下來到了天安門,老人家身著壯族服飾拍下一張照片。回家后,老人家把沖洗出來的照片全都拿走了,為的是讓村里人都看看她來過北京,在天安門前留影了。同年,他們的寶貝女兒羅印被他們夫妻抱著來到天安門,拍下了第一張全家合影。

  老媽回到家鄉后,村民都知道他在北京的消息,父老兄弟姐妹們都想到北京來,讓這位大侄子,帶著他們去天安門看看,1981年起,他先后接待了好幾撥親戚朋友,一些戰友途經北京時,也讓他帶著去天安門留個影。2006年,寶貝女兒結婚,親戚們從老家趕來祝賀,在他的招待菜單中有一道大家都喜歡的“菜”,那就是去天安門留個影。

  1989年國慶節期間,他們全家去天安門廣場,途中看到一個印有天安門巨幅照片的裝飾墻,三口子便停下腳步拿出相機,讓路人幫忙拍下一張背景有天安門照片的合影,對于這張合影,羅文極一直保存著,他認為這張照片拍的好看,值得留念。

  ■生活經歷■

  從事城建工作數十年

  見證北京城巨大變化

  羅文極告訴北青報記者,他的家鄉在廣西天鵝縣。十歲那年,羅文極背起了書包,成為羅氏家族中第一個能上學的孩子。剛剛走入校門時,老師讓他交2塊錢學費,老父親兩手空空地離開了學校。后來得知,老父親沒有回家而是拿著砍刀上山了,他從山上砍了一根很粗的木頭,拿到集市上賣了兩塊錢,這兩塊錢就成了他的學費。他的小學在白薯為主食的生活中度過。1967年,羅文極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一名軍人。

  到天安門留影

  從入伍那天起,羅文極就成為一名國防工程的建設者。直到1973年,他來到北京,被分配到北京城建工程局工作,起初他在工程隊里當工人,來北京第二年,他們在先農壇施工。一個周日,正好趕上不用加班,他坐公交車來到天安門,第一次看到天安門心情很是激動,圍著廣場走了好幾個來回,看到廣場上有拍紀念照的,于是就掏出幾毛錢拍照,攝影師讓他站好了,按下快門。

  參與天安門廣場地下通道施工

  一次,建材局開辦了一個駕駛員培訓班,職工可以報名參加,心想要是開上車就可以逛遍北京城了,于是羅文極報名,天資聰明的他很快通過了駕駛員考試,成為一名司機。

  作為司機開車出去,他轉遍北京城。他說,以現在的眼光看那時的北京,高樓少,有些道路坑洼不平。此后他參加了建國門、和平里地區建設,以及京通高速、機場高速建設工程、天安門廣場地下通道施工等。他記得,自己當時開著混凝土攪拌車到天安門地下通道施工現場進行作業。

  回想起以前,羅文極感嘆道:“北京的變化實在太大了,對于常開車出去的司機,對于一些地方應該是銘記在腦子里的,但在北京憑記憶找路有時可不靈。記得有一次去亦莊辦事,就發現那邊變化太大,有很多高樓拔地而起,記憶中的道路被新道路所替代,打聽了好幾次才找到要去的地方,真是丟人!”

  來到北京后,他最喜歡吃的是面茶,焦圈、炸糕以及各色面條,身為南方人的他對北方的面食很是習慣。白天出車后,要是中午趕不回單位吃午飯,就在外面買一碗面條吃,回來在單位報銷兩角五分的飯費。

  每年都要去天安門拍照

  自從羅文極來到北京后,接老媽媽來北京看看成了他的一個愿望。說到母親來北京,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村里出來后,要走三個小時山路,然后坐上開往縣城的公交車,在縣城住上一晚后,再坐長途汽車到柳州,這段路程需要兩天的時間。從柳州到北京坐火車需要兩天的時間,也就是說從家里來一趟北京要走約一周的時間。”自從他來到北京后,每年的探親假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路上度過的。“接老媽媽來北京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趁著1981年春節回家探親之機,他終于說動媽媽來北京看看,已經61歲的老人家跟著兒子走了近一周時間,終于來到北京。下火車休息一天,老人家就在兒子陪同下來到天安門前,第一次看到天安門,老人家很激動,操著壯語告訴兒子,真漂亮,真寬敞。從天安門廣場拍完照后,老人家就在北京暫時住下,一來看看北京各大風景名勝,二來和自己的兒子多待些日子。轉眼老人家在北京住了幾個月,這一天小兒子來接老人家回家,臨走時,老人家將有自己在天安門的照片全部放在包裹里,說是要讓鄉親們看看她去過天安門,還留了影。現在羅文極的相冊里唯獨沒有和媽媽一起站在天安門前留影的照片。

  現在65歲的羅文極已經退休,老伴每天做飯干家務,羅老也很心疼這位北京妻子,幫助做家務自然不在話下。提起回老家探親時,羅老的夫人告訴記者,他家真的太遠了。記得第一次去他家后,回來時是她騎在馬上,由村里人拉著馬把她送到山下,但現在想起來嫁給他不覺得冤。每年羅文極的老伴都要陪著他去天安門廣場拍照片。“凡是他自己的單人照,都是我給他拍的,凡是他與女兒一起的照片,也是我給他們拍的。”羅夫人笑著說。

  今后只要能動就去天安門留影

  羅文極說,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共和國經歷有著很多相同的特點。當年來北京后,感覺道路有些狹窄,但在市政工人的辛勤努力下,北京的道路變得越來越寬了,自己的住房也從當年的9平米,變為今天的大兩居。他說:“在天安門拍照,每年留下來的不僅僅是一張照片,還是一個美好的記憶。”馬上就要到國慶節了,羅文極計劃“十一”期間,再去天安門留個影。等到70年大慶時,自己也打算拍一張,做個紀念。

  返回首頁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hnhyjq.com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