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麻豆-男女交性高清视频无遮挡-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在|www.hnhyjq.com

碩博人才網

上海兩名80后抵押房產投資大學生初創企業

  劉春松靜靜地坐在辦公大平面的角落里,眼睛緊盯著電腦——每一個需要尋求新中歐投資支持的項目,都要經過這個副總裁的把關。在大平面上與他一同工作的下屬們不會知道,這個極為嚴謹、對項目風險把控極謹慎的“老總”,曾經也“瘋狂”過。

  5年前,剛從學校畢業的他以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工作人員的身份,陪著幾個同齡的應屆生一起四處找貸款。“(小額貸款公司)連利率都懶得跟我們談,直接就被拒了。”在四處融資無門的情況下,金融專業科班出身的他,和基金會另一個上海年輕人一起,分別將自己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老房子拿出來作擔保,為上述大學生初創企業貸款150萬元。

  這家初創企業,現在的名字叫“泰坦科技”——它在2012年、2013年分別融資1.03億元,最新一輪的融資目標是1.5億元,它的年營業收入約3億元,凈利潤約10%。

  大學生創業缺資金,同齡投資人抵押房產伸援手

  “現在科研人員做一個項目的時限越來越短,有的項目只給6個月時間做,但為了等一個緊俏試劑,有時就要一兩個星期。你說,他們愿不愿意多花幾十元、100元來盡早買到試劑?”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的會議室里,泰坦科技總裁張慶正向一家投資公司的代表介紹企業概況。

  泰坦科技是一家專門為科研機構和人員提供科研試劑、儀器儀表、安防耗材、特種化學品的企業,用時下流行的術語簡單概括,它就是一家科學服務提供商。這家公司的董事長謝應波,每次在公開場合發言時,都不忘帶上一個“大學生科創基金投資人抵押房產幫忙融資”的故事。

  這個故事,總是最能打動人。包括謝應波本人在內的6個泰坦創始人,都是出生于1981年、1982年的80后,而那兩個傻乎乎抵押房產幫他們創業融資的“投資人”,與他們也是同齡人。

  拋開2006年創業時,一幫創始人的“低齡”不談,泰坦這家公司直到現在,也極年輕。它現有200多名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六七歲的員工,其中約1/4的員工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2009年時,面對這群創業大學生,誰會愿意冒險借錢?

  別看現在的張慶西裝革履,與人談融資至少都是上億元的“大手筆”,創業早期,他也曾為了100萬元以下的小額融資頭疼過。彼時,泰坦的創業團隊成員坐著地鐵四處找錢。談過小額貸款公司、銀行、基金會等數十家單位,基本處于無人應聲的狀態。

  劉春松至今仍記得張慶第一回打電話來找他融資,“人徹底懵了,急得快哭了的感覺”。那時的泰坦,著急要錢周轉,但越是著急、越提出高利率誘惑,就越是沒人愿意借錢,再加上大家本身就對大學生初創企業存在不信任感,貸款極難。

  那時,就連具有政府背景的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下稱科創基金會),要找錢也非常困難。劉春松說,最后是與該基金會有合作關系的泰隆銀行拿出150萬元,但要求貸款方有固定資產抵押。

  泰坦的6個創始人那時正集體“群租”在一間三室兩廳房屋內,根本沒有可以抵押的“不動產”。科創基金會的好朋友劉春松和王萌各自抵押一套自有住宅,才貸下款來。“我就是認人,虧了也認了。”劉春松說。

  6個應屆生的團隊,能辦成事兒嗎

  泰坦的6人團隊,其實在大多數投資人眼里,是不應該“認”的。這個創始團隊人數太多,穩定性不足。投資人最喜歡的團隊,應該只有一個到兩個創始人,這樣的團隊決策效率高、船小好“調頭”。

  華東理工大學對門的樓園小區,是這個6人團隊最早的窩。2009~2012年,泰坦的6個創始人以每月不到3000元的租金,租住在此。出乎大多數投資人意料的是,這6個人,從2006年畢業創業至今,從未分開。

  劉春松告訴記者,泰坦是他從事投資行業以來,見過的股東股權最平均的一家公司。但這,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按道理,應該是有一個主導者占大部分股權,有一個人能說了算。太平均的話,大家誰說了都不算”。

  張慶也證實,在創業初期,一些風投機構代表來公司考察,“(風投)看到你有6個人的創業團隊,立馬就閃”。

  這或許就是應屆生創業的“坎兒”,他們誰都沒有創過業,誰都不太懂得股權分配方面的門道。但同時,這也是應屆生的優勢所在。“很純真。他們有一個自己心中默認的負責人,一切行動都能協調好,沒那么多功利心態。”劉春松說。

  6個應屆生創業,給自己開了極低的工資。第一輪融資前,人均月薪1500元;第一輪融資后,人均2500元;第二輪融資后,漲到了七八千元。

  張慶說,創業初期“股權平均”雖然間接影響了融資,但這一做法卻直接作用于創業成功的概率,“大家股權均等,每個人都把公司當自己的公司在做,每個人都負責一塊內容、帶一支團隊,做事不給大局埋地雷”。

  前一陣子,泰坦要從原本幾百平方米的辦公室搬到自建的6000平方米的新工廠,6個創始人齊上陣,利用國慶長假,愣是把幾萬只小瓶裝的試劑送到了新址,“這些產品又小又貴,我們舍不得啊,怕找工人搬給弄碎了。”國慶長假,張慶說,6個股東每天早上六七點開工,晚上十一二點完活兒,每一個品類產品的庫位都是他們親自安排的。

  專投大學生初創企業,成功率達三成

  泰坦之后,劉春松再沒干過抵押房產投資初創企業的“傻事”,“這種模式不可復制。”但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大學生初創企業遠沒有投資界人士說得那么“不值一提”。

  在一個天使投資人與創業型企業云集的會場上,一名有著10多年投資經驗的“老天使”告訴記者,他反對大學生一畢業就創業,他也不會把錢浪費在大學生初創企業身上。“成功率太低,不值得。”在投資人與創業企業交換名片環節,他也當面提醒那些不到30歲的、年輕的創業者,“一畢業就搞企業太難,我們不會投的。”

  但實際上,記者注意到,在美國的硅谷、東部的麻省,以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為代表的大學生創業孵化體系,業已建成。以哈佛大學i-lab實驗室為例,青年學生們可以把自己“異想天開”的點子遞交到實驗室,無論多么“不靠譜”的項目,都會有專門的業內教授被派來指導,初始階段,就會有天使投資的介入。

  最新的一個案例是“蟋蟀零食”。哈佛的4個學生想到用蟋蟀做成薯片狀零食的點子,得到i-lab導師的輔助,如今已成立Six Food公司,獲得了Kickstarter(美國最大的公眾集資公司——記者注)資助,吸收了1300人投資的7萬美元資金。該項目如今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核準,計劃推出海鹽、碳烤、芝士3種口味的蟋蟀薯片上市。

  但在我國,投資人卻對大學生初創企業“敬而遠之”。這種現象,在政府方面的推動下,正逐步得到改善。

  以上海專投大學生畢業5年內初創企業的科創基金會為例,劉春松告訴記者,它迄今投資的1000多個項目中,“死了”1/3,“勉強活著”1/3,另有1/3“活得不錯”,“有的是小買賣,賣個豬蹄、搞搞培訓,一年掙個幾十萬元,也算可以”。

  劉春松認為,大項目不可能送上門來,自己培育的“小項目變大”才最靠譜,因此,他堅持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

  他現在所在的新中歐創投,就是科創基金會下轄的一個投資機構,這個機構現在被作為科創基金會的一個接力基金來使用,“過去科創基金非盈利,投一個項目,扶持好了,就原價退出,創業失敗,錢就算了;現在不同了,新中歐是市場化的創投,我們投一個項目,將來成長好有收益了,就把收益要回來,再反哺到科創基金里”。

  這只接力基金對科創基金的貢獻極大。劉春松說,科創基金最初只有政府撥付的5000萬元,如今在接力基金的“接力”下,已經成長到10億元,“這就充分說明,大學生初創企業挺靠譜的”。  返回首頁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hnhyjq.com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