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工作日晚上11點睡,第二天早上7點起,周末凌晨1點睡,中午11點起,大腦就會產生時差,相當于你不停地往返于黑龍江和新疆。這就是人們周一或者假日結束后第一天上班普遍疲憊的原因。
研究者將此稱為社交時差。工作、學習或者社交應酬強制讓你的身體偏離正常的軌道。這樣的時差不僅讓周一很不好過,也會帶來一些其他健康隱患。即便你每天的睡眠時間都是8個小時,但入睡時間和起床時間的打亂也會影響到睡眠質量。
好了,周末做了兩天夜貓子,周一還得上班,身體能適應?當然有影響,后果之一是讓禮拜一變得萎靡不振,也會影響到整個身體健康。最為極端的例子就是三班倒的人。研究者發現上夜班的人肥胖、患心臟病、癌癥的風險更大。
如何戰勝“社交時差”
1.周一到周五多睡會
假如你周一到周五睡得不夠,一般會想著要在周末補回來。千萬別,這樣的補眠只會讓周一變得更加疲憊。
2.周末做一只早起的鳥兒
聽起來不能接受,但是不妨試一試,看看禮拜一會不會有所改善。將第1點和第2點結合起來,你就會發現不過是把周末的睡眠時間分給了平時,實際上并沒有損失什么。
3.周末要小憩
美國伯尼米勒(亞利桑那州睡眠問題中心一位管理員)在《科技新時代》雜志上發表文章稱,若周末早起覺得累,可以養成小憩的習慣,在12點-16點之間睡上30分鐘,這樣也不會影響晚上的睡眠。
4.周一曬曬太陽
如果周一早上很累,建議去外面走走,曬曬陽光。記住,生理節律是根據眼睛的光感來的,陽光能讓大腦減少分泌褪黑素,讓身體保持清醒狀態。即使多云天氣,戶外也比辦公室要明亮得多。
5.如果以上4點都做不到,試試藍色的燈光
如果周一上班時完全不能在室外曬太陽,或者堆積如山的工作讓你不得不“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那就在起床時打開房間里所有的燈吧。因為睡眠節奏會受到燈光影響,尤其是藍色燈光,可以考慮放一盞藍光燈來喚醒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