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們眼中,宿遷市泗洪縣上塘鎮中心小學的張學文老師是一個性格開朗、十分和藹的好老師。大部分學生不知道的是,這位對誰都笑呵呵的張老師在2010年就已經患上了尿毒癥,每天要做4次透析!“就現在,我肚子里還裝著4斤重的透析液。”在采訪時,張學文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雖然每天要透析,但只要一看到孩子們,就會忘了自己是個病人。現代快報記者孫旭暉 文/攝
夫妻倆同時查出重病
開朗、和藹,這是現代快報記者對張學文的第一印象。“2010年10月份被查出了尿毒癥,醫生當時就告訴我,發現得晚了。”張學文說,當時他們夫妻倆先后在醫院做的檢查,醫生告訴張學文,經檢查不僅張學文患有嚴重的尿毒癥,他的妻子也患上了早期腎癌。
張學文當時決定,將自己看病的錢讓給妻子,自己的病先吃藥“頂一頂”。到了2013年,妻子的病全好了,張學文的病情卻嚴重惡化了,醫生警告張學文,必須立即做透析。在這個節骨眼上,張學文又做了一個讓全家人極力反對的決定:自己在家透析。
不顧家人反對,堅守課堂
“要是到醫院做透析,我一個星期要去好幾趟,就沒時間工作了。”張學文選擇在家透析的理由很簡單:“我教了31年的書,已經離不開這些孩子了。”
從2013年10月份開始,張學文開始了在家透析的日子。早晨6點半起床,將腹部的軟管接上腹透液開始透析,然后到學校上課;中午11點鐘回家吃飯,做第二次透析;下午3點第三次透析;晚上8點第四次透析后睡覺;夜里12點起床將透析液排空……由于缺乏醫生指導和消毒用具,張學文剛開始在家透析的第二個月就嚴重感染,被送至醫院搶救。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張學文任教的鄭集小學有65名學生,其中46人是留守兒童,每天放學后,總有幾名學生沒人接。即使在生病后,張學文也一直堅持送孩子們回家。2014年9月,鄭集小學因校舍改造,老師和學生都遷入了周邊學校,張學文也被安排到了離家十多里外的上塘鎮中心小學。
“如果老張愿意,他隨時可以回家休息的。”上塘鎮中心小學校長陶守一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老張實在是舍不得這些孩子。”
每天透析四次,只好在校門口租房住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從教31年的張學文曾獲得過國家優秀教師的稱號,每月都有三千多元的工資收入,家里的兩個女兒都已經成家立業,家庭并沒有太大的負擔。
“所以不愁看病的錢,純粹是我自己放不下這個課堂。”張學文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我每天肚子里都墜著‘四斤水’。”
昨日下午3點左右,張學文透析的時間到了。現代快報記者跟隨張學文來到他租住的房間里。這是一間不足8平方米的簡陋單間,屋里只能塞下一張板床和幾大箱藥水。“換校區以后離家遠了,就在學校門口租了個小房間,透析和上課都不耽誤。”
據了解,2014年11月,宿遷市文明辦啟動了2014年度“感動宿遷”人物評選,由于杰出的敬業奉獻精神,張學文也入圍了此次評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