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1992年生人的大學生CEO,我們公司的核心產品叫“戀愛筆記”,一款專為情侶打造的手機App,下載量達到200萬,公司剛剛獲得1000萬元融資。我休學已經一年多了,經歷了從普通大學生到CEO的蛻變,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問題,很慶幸我挺過來了。
時間回溯到2013年7月1日,現在依然能清楚地記得,輔導員在晚飯后怒氣沖沖地來寢室找到我,上來就是一連串發問 “管理學過沒?財務學過沒?什么都不懂,你憑什么創業?你覺得你現在做的這個小東西能用來創業?”我現在都不清楚當時是哪來的勇氣和自信,反正我脫口而出“我一定要創業,我暑假一定會拿到投資”。就在那天晚上,我作出了一個可能影響我一生的決定:休學創業。
休學手續辦完以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產品研發上。戀愛筆記上線后,資金壓力就開始凸顯,我一直在嘗試各種途徑給天使投資人發商業計劃書,無一例外全部石沉大海。那段時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彷徨,但我一直暗示自己:年輕就沒有什么好怕的,大不了從頭再來。
2014年年中,終于有兩家投資機構和我們進入了最后的談判階段,經過反復的討論后,我們選擇了世紀佳緣作為投資方。
這一年我收獲了很多反思和啟發。
第一,不要把自己當成學生,我是一名創業者。沒有人會像在學校里那樣讓著我了,我所面臨的是來自社會的殘酷競爭,我必須和團隊成員一起探索未來的路,必須對公司的未來負責,對團隊的每一個人負責。
第二,大學生創業一定要“遠離”學校,創業最初期可以通過學校的資源解決一些問題,但當公司進入快速發展期,過度依賴學校的資源就會影響發展速度。這里的依賴主要表現在“人員”上,大學生創業團隊最容易出現的現象是團隊成員全是在校大學生,這樣固然可以節省開支,但是在校大學生的問題,一是工作時間不可控,無法真正地全身心投入,二是缺乏實戰經驗,單位效率比專業人員低,這兩個問題綜合起來后就會導致公司的發展速度降低至少三四倍。經過前輩的指點,我們在公司成立兩個月后就將辦公場所搬離學校,并招聘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伙伴加入。
第三,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最初我總是玩命地干活兒,卻沒有把時間放在思考公司的發展上,當團隊成員問我“接下來我們怎么發展”時,我總是說走一步看一步,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就明顯感覺到大家雖然每天都很拼命,卻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也不知道我們將來會發展成什么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