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年剛過,遼寧僅有的兩所教育部直屬985高校——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的2015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新鮮出爐。這兩所遼寧最有名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咋樣?都去了哪些地區?哪類性質的單位?薪酬又是如何?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一一給你揭曉答案。 關鍵詞1:畢業生就業結構
就業率均超95% 其中本科生考研或留學超四成
東北大學2015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5.3%,研究生畢業生就業率為95.2%。有就業意愿尚未就業的畢業生主要為等待參加公務員或事業單位考試、回生源地后二次擇業等情況。暫不就業的畢業生基本為繼續考研或等待出國留學等情況。東北大學本科生工作比例為53.5%,升學比例為41.8%,升學既包括國內考研,也包括國外留學。
大連理工大學2015屆本科畢業生4810人,就業率95.03%,畢業研究生3092人,就業率95.47%。其中,本科生工作比例46.78%,國內考研和出國留學比例為47.25%(國內考研38.25%、國外留學9%)。
關鍵詞2:就業單位性質流向
國企仍是畢業生入職大戶 民企吸納畢業生比例增加
近三年,大連理工大學入職畢業生中,近二成研究生進入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九成本科生和七成研究生進入各類企業,其中進入國有企業持續保持較高比例,2015年又有較大幅度提升。大連理工大學2013屆、2014屆和2015屆畢業生進入國有企業的比例分別為28.60%、32.11%、34.13%,2015屆超過三分之一。而去黨政機比例則呈下降趨勢。2014屆為1.30%,2015屆則為0.71%。
東北大學2015屆畢業生的主要去向仍是國有企業,占總數的48.3%,但與前兩屆的56.2%和51.9%相比,呈現下降趨勢,這與此類用人單位崗位需求下滑有直接關系。相對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對人才需求更加旺盛,2015年吸納東大畢業生比例首次超過三分之一,達到34.4%,而前兩年則分別為26.6%和31.1%。東大畢業生去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部隊的比例則呈現上升趨勢,2015屆達到10.4%。
關鍵詞3:就業地域流向
留遼人數減少 去北上廣比例增加
在畢業生去向方面,大工和東大一樣,畢業生留在遼寧的比例最高,但此數據逐年降低,而進入北上廣等城市就業的比例則逐年上升。這與地區間經濟差距及對人才需求量有關。
如大工,2013至2015屆三屆畢業生留遼寧比例分別為33.51%、33.45%、30.35%,相反,前往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比例呈上升趨勢。如前往北京分別為10.06%、12.27%、16.04%;前往廣東分別為10.37%、10.72%、11.51%,其中超一半以上前往深圳。前往吉林、黑龍江的畢業生也年年減少。再如東大,就業流向較為集中的地區分別為遼寧、北京、廣東、山東、河北、 江蘇、上海、浙江、天津、河南,占 2015 屆畢業生就業分布地區的79.5%。其中,前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等“大城市”就業的畢業生數約占就業總人數的66.2% 。但留在遼寧工作的畢業生逐年減少,2013屆為36.2%,2014屆為31.5%,2015屆則降到28%,而前往北上廣的畢業生逐年增多。(注:文中大連理工大學數據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東北大學數據截止到2015年8月31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 丁寧)
大工和東大2015屆就業率達100%的專業
【大連理工大學】
學院/學部 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屬材料工程(日語強化);金屬材料工程(無損檢測)
創新創業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工程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雙學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日語強化)
管理與經濟學部 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國際班);化學工程與工藝(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化學基礎科學班)
機械工程學院 工業設計;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英語強化);物流工程
建設工程學部 工程管理(雙學位);交通工程
建筑與藝術學院 城市規劃;建筑學
能源與動力學院 熱能與動力工程(內燃機);熱能與動力工程(渦輪機)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 公共事業管理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運載工程與力學學部 船舶與海洋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工程力學(錢令希創新班)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表面工程;材料工程;材料連接技術;材料無損檢測與評價;材料學
創新創業學院 計算機應用技術;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機與電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環境工程;集成電路工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
計算機應用技術;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控制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生物
醫學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物理電子學;系統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儀器儀表工程
管理與經濟學部 產業經濟學;工業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