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改革一直備受關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何憲也多次提及工資改革。接受新京報專訪時,何憲表示,去年完善機關事業(yè)單位工資制度的政策實施后,已經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今年,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在工資中的占比,有望進一步提高,從40%增長到45%左右。此外,地區(qū)附加津貼政策也有望在1至2年內出臺。
公務員工資改革,一直都是媒體輿論和普羅大眾所關注的熱點話題。當前,在對公務員素質提出越來越高要求的社會語境下,推進公務員工資改革,重點提高基層公務員待遇,方向顯然是正確的。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工資制度,影響的不僅是公務員的個人福祉,更關系到國家的治理體系與成效。因為公務員隊伍是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重要載體和支撐,基層公務員更是上情下達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和完善公務員工資水平和穩(wěn)步增長的收入制度,以增強公務員群體工作的“積極性”,維護公務員群體之間的“公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尊重知識、按勞取酬”始終是利益分配所要遵循的原則,公務員群體的收入改革也不能例外。眾所周知,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則是知識的集中體現(xiàn),公務員工資制度的改革必須與個人知識和能力緊密相連,與個人的工作效率成正比,工作成效越大、能力和作用越大、貢獻越大,則收入也就越多,反之亦然。再者,公務員工資改革還要體現(xiàn)出不同地區(qū)以及地區(qū)內部之間的區(qū)域性差異,盡量縮小地區(qū)之間的收入差距,更多地考慮基層公務員的生活狀況,注重整個群體之間收入的公平和公正。
目前基層公務員面臨諸多壓力和困擾,越來越多的青年公務員遭遇新“三高”——生活高壓、工作高壓和輿論高壓,他們需要的不僅是“漲工資”。首先,基層公務員需要政策激勵。當前對基層公務員的激勵措施不足,進而導致相關管理機制虛化。事業(yè)心和責任心是基層公務員的工作動力所在,但是這種事業(yè)心和責任心需要激勵機制呵護,完善激勵機制,改良業(yè)績評估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靈活的工資制度,使基層公務員待遇與業(yè)績成正比。其次,基層公務員需要制度改良。必須讓公務員職業(yè)回歸本真,這就要求國家和地方應該推動公務員制度改革,制定措施吸引更多優(yōu)秀人才投身基層,進一步分散下放權力,更加關注基層公務員健康成長,提供公平競爭和晉升機會,同時強調制度的靈活性,加強能力培訓,提高基層公務員的整體素質。
總而言之,公務員工資的改革必須取得大多數人的贊同,既要科學合理,又要兼顧公平;既要賞罰分明,又不能違背原則;既要體現(xiàn)出工作的效率,又要體現(xiàn)出個人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