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8月6日下午,乘坐了30多個小時火車從福州到了達州后,小陳等8名同學一下車,就直奔“達州西南職業技術學!,準備跟學校要回向她們收取的每人18500元的就業安置費。
2年前,初中畢業的小陳接到達州西南職校的電話,招生老師承諾讀這個學校,包工作、包分配,經不住誘惑,小陳和同學就選擇三年中專乘務專業。今年5月,在校學習滿兩年,第三年開始帶薪實習。當月,學校找來河北聯拓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等企業進校招聘,并根據學生選擇的實習職位,由學校出面向學生收取價位不等的就業安置費。小陳和多個同學選擇了列車員的職位,并繳納了18500元的就業安置費。然而,在之后的培訓中,同學們發現,合同上簽的是列車員,但實際要他們做的是餐服和保潔人員,感覺被騙,于是想要要回這些就業安置費。電話多次找不到學校老師。
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就業是他們學習實踐的最重要一環。這其中,用工單位的資質、就業崗位等等各種問題,學校都負有職責來把關。比如,這個事件里,學生們的安置費又花在了哪?學生又該何去何從?學校的責任,都不可推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