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還在迎新季,這一頭新生剛進門,那一頭,面向2017屆畢業生的校園招聘已經悄悄開始。
步入9月,包括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部分商業銀行、咨詢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以及部分央企、大型國企和高新企業,都開始“先下手為強”,啟動校招了。
和往年相比,不僅面向應屆畢業生的時間有所提早,而且很多知名企業面向校園的招聘模式也在悄悄轉變。應屆畢業生還在坐等企業擺攤到學校開展聲勢浩大的宣講?殊不知,借助移動社交媒體,企業的校園招聘正在“微”化:學校里還一片靜悄悄,線上的“搶人大戰”早就開始了。
部分企業今年校招趕在大學開學前啟動
大學開學通常在9月上中旬,而早在8月下旬,一些企業已經對外發布面向2017屆畢業生的招聘信息。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諸如普華永道、畢馬威等已經通過官方微信發布校招信息。以普華永道為例,在全國各地的幾場校園招聘會日程安排在今年9月到10月之間,但應屆畢業生在8-9月期間就可以在線投遞簡歷申請職位。
“今年校園招聘的時間節點和往年比,確實都在提前。”從事10余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上海財經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譚予絮對企業的招聘動靜很敏感。她注意到,這兩年,一些央企和大型國企在校園招聘上也趕早不趕晚。目前,上海電氣、中國移動、一汽大眾等都發布了2017年校園招聘的職位和時間節點。
在上海理工大學,開學剛一周,已有10多家企業上門聯系,其中包括IBM、中芯國際、大金空調、英格索蘭、華力微電子等,上海理工下周就將正式開通企業宣講會預約系統。
“繞開”高校,企業青睞“微”招聘爭奪人才
多所高校就業辦負責人提及,不少企業的校園招聘模式也在發生變化。
“企業要來搶人,高校擋也擋不住。”一位負責人直言,過去,高校感受到企業的招聘動靜,一般都是因為企業要通過學校就業中心的平臺,前來預訂、聯系校園宣講會時間和場地等事宜。但從今年的情況來看,一批知名企業早早地通過微信、微博等線上途徑,向外擴散2017年校園招聘的各類信息。“看到這類名企公開招聘的消息,大學就業辦的老師不敢不轉,你不轉,不就讓別的學校的學生捷足先登了嗎?”
按照譚予絮的分析,無論是外企還是國企,知名企業不斷調前校園招聘時間節點,并且通過“微”化的招聘途徑投放信息,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其一,希望能在第一時間“下手”,遴選最優秀的人才。因為在不少名校,隨著近年本科生出國深造比例不斷攀升,進入職場的優秀學生總體數量有限,這一部分學生成為企業爭搶的目標;其二也是更為重要的原因,是企業之間的“羊群效應”。“在同行企業中,只要有一家提前了,顯露出搶人的意向,其他幾家也會立刻跟進。”
今年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上演你追我趕的招聘就是最好的例證,此外,一些商業銀行等也都出于類似的原因,紛紛通過微信、微博等線上途徑,擴散2017年校園招聘的各類信息。
求職“戰線”拉長,建議畢業生做好風險防控
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每年都是各大高校的“頭等大事”。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提前到大學搶人,高教界人士也有隱憂。
“從本科生的培養方案來看,大四第一學期通常都還有專業課程教學的任務,任由企業提前招聘,本科4年恐怕真的要縮水成3年了。”滬上教育主管部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應屆生的校園招聘,教育部曾發過文件,不提倡高校過早啟動就業工作,一個考慮就是希望能夠確保完成應屆生基本的教學。
上海電機學院學生處副處長、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姚偉春介紹,從近年校園招聘趨勢以及和畢業生簽約的單位來看,通常情況下,最先“下手”的是知名外企和大型央企、國企,招募到優秀生源后就早早“鳴金收兵”,其次是各類民企,而“拖”到最后時刻才與畢業生簽就業協議的,通常是一些小微企業。“綜合實力越強的企業,對人才儲備的意識也更強。”
不少高校就業辦老師提醒今年的應屆畢業生,企業早早啟動校招,后面不僅會伴有幾輪筆試面試,還會有跟簽約直接掛鉤的入職實習———對畢業生來說,求職“戰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在拉長,風險客觀存在。企業的入職實習有哪些要求,時間多長,會不會伴有一定比例的淘汰,類似這些信息都和日后的簽約有關,建議畢業生在求職的同時,注意保護自身的權益。
